《博看东城》杂志2015年第2期
[转载]【名曲名画】拉赫玛尼诺夫 交响诗《死之岛》/勃克林 油画《死之岛》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死之岛》
1909年4月,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于德累斯顿完成了他的交响诗《死之岛》,这时他的音乐创作正处于黄金时代,此前他刚刚创作了具有恢弘气度的第二交响曲。《死之岛》为作曲家一生所作的四部交响诗(最早的一篇现已散失)的最后一部,它延展了第二交响曲的气势和内在的热力,其简洁的结构仿佛一个大漩涡,把听者吸附进死亡的深渊,最终越陷越深且难以自拔,但中间进发出来的憧憬与眷顾,却使冗长的恐惧获得化解。
--------------------------------------------------------------------------------------------------
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死之岛”,是以交响诗的形式写成的。乐曲一开始,定音鼓与低音提琴低沉地宣示远方渐近的夏隆、亡魂及孤舟。大提琴声部开始以节奏和固定的音形提示夏隆一阵阵划桨的动作──这也是贯穿全曲的节奏动态。随着夏隆的接近,划桨伴随的节奏、搅动海水的韵律愈来愈强。你可以想象在黑夜的海面上,某种神秘的仪式,随着渐近的桨声,就快开始了。当朦胧的黑夜中,巨石嶙峋的孤岛在望时,舟上的亡魂有着怎样的心情呢?它回首望向海面另一头快消逝的人世之光,想起生命的种种喜乐、痛苦,再望向进发中晦暗的死亡之岛,心中两种力量在纠缠着、搏斗着;乐曲这时进入了一个高潮。随着夏隆无情划动的双桨,亡魂忆起前世回忆的种种。晃动着的黝黑海水,穿闪白衣服的夏隆、以及那一去不回的死亡之岛啊,你们如何知道我对生之悬念
呵!乐曲借用了教会调式圣歌主题“神怒之日(Dies Irae)”,混合在划桨的节奏中、或在下行的旋律里。在不断而起的冲突中,夏隆那一阵阵稳定的划桨声又出现了。随着起伏的水声,伴和神怒之日的下行主题,乐曲在缓慢行进中渐行渐远,直至消逝。(摘自《最后的浪漫派》,作者:韩定中)
拉赫玛尼诺夫 交响诗《死之岛》
阿诺德·勃克林 《死之岛》第一版,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阿诺德·勃克林(1872.10~1901.1)出生于瑞士,后去德国学画。他是德国19世纪末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死亡之岛》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它描绘死亡的结局。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性作品,画上展现一座色彩绮丽的阴森孤岛,由于真实而细腻,景象使人观后心悸:一条引渡死者的船,正驶向小岛,四周是茫茫的海面,岛上悬崖绝壁,穿白色衣服的死神直立在船头上,船上载着棺材。这是一个逼真的死亡幻象,一个逼真的象征物!它是一幅风景画,也是北欧民间流行的、以死神为题的风俗画。
岛上有参天的黑绿色柏树,此乃是生命之树。这又使人联想到人类种族的世系,因而在这里的死与生,构成了一个含蓄的象征。柏树,在古代希腊罗马神话里,是一种阴间的树,坟场的树,故这个孤岛意味着是死亡的归宿地,岛上的石壁上现出一排排的门洞,里面安放着棺材;而民间又把柏树视作永恒的长青树,它是悼念死者的标志。不论如何联想,《死亡之岛》的主题无疑是在渲染生与死的对立。而勃克林却只简单地说:它是一幅梦境画。
据当代人记述,德国许多中小资产家庭,几乎都挂勃克林的这幅《死亡之岛》,足见它在北欧人民心中并不意味着不祥,也许他们更懂得生与死的辩证关系。后来此画又启发了俄国的著名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他那闻名的交响诗《死之岛》即是以此画为他的灵感源泉的。
这幅画作,勃克林一共画了数个不同的版本。


《博看东城》杂志2015年第3期
[转载]DECCA Legends传奇系列-78CD
├<4271262 貝多芬第四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4586052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伊_Dutuit(1980)>
├<4586182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克莱采、春天-帕尔曼、阿诗肯纳基>
├<4586222马勒第1交响曲_索尔蒂指挥(1964)>
├<4586232海顿尼尔逊弥撒、维瓦尔第荣耀经、亨德尔:札托克祭司-Willcocks & King's College Choir (1962)>
├<4586282柴可夫斯基&舒曼的钢琴协奏曲_阿什肯纳齐&马泽尔>
├<4603112舒伯特第9交响曲&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的牧歌_索尔蒂指挥>
├<4603152哈察都量:斯巴達卡斯&蓋雅納 選段、葛拉茲諾夫:四季>
├<4609722马勒:第8交响曲-索尔蒂[053]>
├<4609732柏辽兹夏夜&拉威尔舍赫拉查德_克蕾丝萍>
├<4609742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舒曼民间曲调&德彪西大提琴奏鸣曲_罗斯卓罗波维奇&布瑞顿>
├<4609752舒伯特:即興曲集>
├<4609762门德尔松&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郑京和演奏>
├<4609772俄罗斯管弦名曲-索尔蒂指挥(1966)>
├<4609782 威爾第:阿依達[卡拉揚指挥]>
├<4662322维瓦第的四季_Marriner(1969)>
├<4662642DECCA传奇录音精选>
├<4663692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老克莱伯>
├<4663732阿雷格里的求主垂怜&帕勒斯提纳的圣母悼歌_威尔科克斯>
├<4663742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波姆指挥]>
├<4663752拉赫玛尼诺夫第2、3钢琴协奏曲_阿什肯纳齐>
├<4663762布拉姆斯:第1号钢琴协奏曲等_Curzon(1962)[111]>
├<4663772巴托克的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_Ludwig&Berry&Kertesz(1965)>
├<4663782西班牙狂想曲集-Argenta (1957)>
├<4663792柴可夫斯基《芭蕾组曲》[卡拉揚指挥]>
├<4663792柴科夫斯基: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组曲[卡拉揚指挥]>
├<4663812马勒的大地之歌_伯恩斯坦>
├<4663822 舒伯特:冬之旅>
├<4663832舒曼、葛利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Lupu>
├<4663842普契尼《托斯卡》[卡拉揚指挥]>
├<4663872普塞尔:《Dido and Aeneas》-Lewis>
├<4663882理德·史特劳斯:查拉图斯特如是说、唐璜、狄尔恶作剧、莎乐美[卡拉揚指挥]>
├<4663892莫扎特的唐璜_Siepi&Della Casa&Krips(1955,3CD)>
├<4663932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_Josef Suk&Katchen(1967)>
├<4664982舒曼幻想曲、儿时情景、作品17;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D760-Curzon>
├<4664992 蕭邦:敘事曲&詼諧曲、升C小調前奏曲>
├<4664992肖邦:4首叙事曲&诙谐曲、升C小调前奏曲-Ashkenazy>
├<4665002莫扎特:小夜曲-Peter Maag-LSO-DECCA>
├<4665762马勒:大地之歌[033]_Ferrier & Walter(1952)>
├<4665802舒伯特&斯波尔的弦乐八重奏_维也纳弦乐八重奏团>
├<4669902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第3交响曲-Maag 1957>
├<4669912法雅三角帽&爱情的魔术师&短暂的人生_安塞梅>
├<4669922马勒:第2交响曲-Mehta(1975)>
├<4669932雷斯比基罗马的节日、罗马的松树&林姆斯基·科萨科夫金鸡组曲_马泽尔>
├<4669942德沃夏克:第7、9交响曲-Kubelik (1956)>
├<4669952西贝柳斯:第4&7号交响曲,塔比奥拉-Maazel 1968>
├<4669962普罗可菲夫:第1,2小提琴协奏曲,希席尔组曲,第五号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Ansermet & Ricci - 2 CD>
├<4671112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Erich Kleiber>
├<4671152 蘇莎蘭—首席女高音的藝術>
├<4671182 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
├<4671192威尔第: 安魂曲、四首圣乐曲_Reiner(1960,2CD)>
├<4671222 Richard Strauss_Till Eulenspiegel>
├<4671252[贝多芬三&五交,克莱伯指挥,威尔金森录音]>
├<4676792萧提指挥维也纳爱乐貝多芬3,5,7交英雄&命2CDs[DECCA传奇版]>
├<4676822布瑞顿:彼得.格林_Pears&Britten(1958,2CD)>
├<4676852 拉赫曼尼諾夫:前奏曲集,作品 23,32,3-2>
├<4676862巴托克管弦协奏曲、舞蹈组曲等_索尔蒂指挥(1965)>
├<4676872 西班牙鋼琴作品安可集阿爾班尼士、葛拉納多斯、屠黎納、梭爾等人作品[绝版]>
├<4676882 董尼才第:拉摩默的露琪亞>
├<4684862马勒悼亡儿之歌、旅伴之歌&瓦格纳威森东克之歌_弗里格特>
├<4684872 德弗札克:安魂曲、交響變奏曲& 高大宜:匈牙利讚美詩[绝版]>
├<4684882 简·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_Gibson>
├<4684892 1979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實況[包斯考夫斯基]>
├<4684902 Rachmaninov_Symphony No.3_Boult>
├<4684912 莫札特:第20、23、24、26、27號鋼琴協奏曲>
├<4684942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_梅达>
├<4684952 德弗札克:斯拉夫組曲,作品46&72>
├<4684962 法國小提琴傑作_費拉斯>
├<4684972 普羅可菲夫:第七、八號鋼奏、羅密歐與茱麗葉選曲&李斯特:梅菲斯扥圓舞曲、即興曲(夜曲)>
├<4702532林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安达尔_安塞梅>
├<4702542 Brahms_Alto Rhapsody_knappertsbusch>
├<4702552 德布西:海、牧神的午后前奏曲、嬉戲、卡瑪>
├<4702562 Beethoven_Symphony No.7[卡拉揚指挥]>
├<4702582莫扎特交响协奏曲、G大调二重奏、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亨德密特小提琴协奏曲_奥依斯特拉赫(2CD)>
├<4702612舒伯特的罗莎蒙德等_Munchinger(1974,67)>
├<4702622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小夜曲_Marriner(1968)>
├<4702632 Janacek_Glagolitic Mass_Kempe>
├<4702642 楊納捷克︰小交響曲;亨德密特︰交響變形;普羅可菲夫︰小丑>
Legends象徵黃金年代
發燒級的母帶重製


[转载]Decca Legends系列介绍(1)
DECCA是宝丽金·环球集团所属的一家以录制歌剧而闻名于世的唱片公司,译为“黛卡”或“迪卡”公司,麾下拥有Argo,福茂唱片等子公司。成立于1929年,是英伦三岛唯一可与百年老厂EMI相匹敌的唱片厂牌。
其实作为同属宝丽金集团的唱片品牌,Decca无论在规模,历史,艺人阵容等诸多方面都与DG等大公司相去甚远,但是在发烧友心目当中,Decca的品牌形象和地位却仍然非同反响,甚至称其为当今世界录音艺术的一大典范,都一点不为过。事实上,只要您听过Decca的唱片,您便会同意:Decca录音所特有的深阔音场,透明度一流的秀美音色,以及极其华丽自然的音域平衡度,已和其蓝红相间的商标一样,成为独树一帜,无可替代的招牌。
在艺术家的阵容上,Decca最引以为自豪的便是曾签约旗下40多年的专属指挥,声望盖天的一代名师乔治·索尔蒂爵士。此外Decca旗下拥有指挥大师迪图瓦,梅塔,夏依,马泽尔等;钢琴家阿什肯纳奇等;小提琴家正京和,巴克豪斯等;吉他家费尔南德斯等;歌唱家帕瓦洛蒂,萨瑟兰,多明哥,卡雷拉斯,苔巴尔蒂,卡纳娃,卡芭耶,弗蕾妮,毕约琳,特菲尔,弗拉明戈,巴托莉,盖尔吉尔等等。在流行音乐领域,Decca大家族中同样有这众多闪亮的名字:比如驰名世界的曼托瓦尼轻音乐团,美国爵士乐传奇艾灵顿公爵,百老汇著名歌手平·克劳斯贝,以及TheRollingStones滚石,JoyDivision,HappyMondays,RunDMC等等。而且Decca唱片高贵华丽的透明音色,如临现场的精确定位,开阔深远的音场空间感以及辉煌而不刺耳的音域平衡度,几乎能叫任何发烧友一闻上瘾,并已成为人所共知的特色。
在当今浩如烟海的唱片品牌当中,Decca特别以录制歌剧作品而名震全球。众所周知,歌剧录制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大量了人力与物力,收回资金也需要很长时间,没有实力和魄力的公司往往不敢问津此道。Decca公司不仅具有雄厚的财力,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这一行当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多年以来,Decca公司积累了歌剧录制方面的丰富经验,而且网络了上述一大批世界超级的歌唱家和众多知名歌剧院作为坚强的后盾。因此,Decca是一家歌剧和声乐爱好者要特别关注的唱片公司。
1999年,Decca出版了“Legends(传奇)系列”唱片,由宝丽金·环球集团与英国Data Conversion
Systems(dCS)录音室合作,经英国原厂授权,采用dCS的954数码系统进行24Bit/96KHz格式化处理,128倍频取样,使Decca的历史名盘以CD版本咸鱼翻身,重见天日。
Decca
Legends系列概括了各类型的音乐,主要收集五十年代立体声至八十年代数码初期的录音。
Decca
Legends标榜一些传奇性的伟大音乐家和一批传奇性的杰出录音,受到著名音乐评论家的崇高评价,也深受爱乐者的受落,且历久不衰,这肯定了其存在的历史价值。当然,优良的录音制作技术经过不断地改良,开拓,创新等步骤,从而令这批旧有的录音能有效地保存下来且更趋完美。这当中有不少的曲目经过了无数次的再版,但每次都以崭新的姿态呈现给爱乐者,领略不同的感受。那这次又以什么姿态出现呢?就是最新的录音标准96kHz/24bit
Digital Technology。
这一辑的唱片印制,全以灰色为骨干,黑色的字体凸出吸引人,加上一个红色端庄的印章,予人一种古朴典雅而舒服的感觉,小册子的封面印刷也以灰色底衬以黑白的人物照,再配上那红色的印章,颇具时代感,背册则印上当年第一版LP时的原庄彩色封面,使人回味无穷;小册子内里的内容也极之齐全,间中加插几帧珍贵的相片,可谓图文并茂。如此严谨的产品,一张中价CD的价钱,可谓给足我们消费者的面子了。这是Universal
成功收购Polygram 之后首批推出的新唱片。A Universal Music Company 新名称将代替以往唱片上的A
Polygram
Company,所谓新人事新作风,以这一辑“Legends”的制作表现,希望未来能给我们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1张
[Decca Legends_458 605-2]Ravel_Daphnis et
Chloe_Dutuit(1980)
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伊
Ravel: Daphnis et Chloe/La Valse/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指挥家:杜特华
演出者: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作曲家:拉威尔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586052
内容简介
这是DECCA进入数字时代后最出的录音之一,集合了最佳的演出与录音阵容,是企鹅评鉴三星带花的最佳版本。拉威尔这部舞剧取材自古希腊田园诗,融合浪漫纯真的故事与他魔术师般的配器手法,全曲灿烂华丽且洋溢印象派色彩。DECCA加拿大蒙特娄圣乌斯塔克教堂的丰美效果,一流的器材与技术加上杜特华与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华丽多彩的纯正法氏演绎,完全挥洒出乐曲的想象力与灵思,其演录俱优,不仅较安塞美与蒙都的名版成就毫不逊色,更具有两位前辈大师所缺少的现代感与新鲜魅力。
留声机杂志—
在数字录音中不曾听过如此销魂的达芙妮与克罗伊,其不仅源自录音上完美平衡的美妙氛围,更来自空间感、细节与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的演出…其诱惑力来自杜特华富弹性的演出样式,在速度与力度的转换中达致最细微的变化…这无疑是DECCA数字录音最佳典范,光辉灿烂且幅度宽阔。
企鹅唱片评鉴—
杜特华以灿烂的管弦乐法创造出最令人心醉神迷的纹理组织,演出华丽撩人。…伴随着合唱团理想的均衡音效,展现数字录音的惊人光芒。(1992年版)
第2张 [Decca Legends_458 618-2]Beethoven_'Kreutzer''Spring”'Violin Sonatas_Ashkenazy, Perlman ![]() |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春」
Beethoven:”Kreutzer”,”Spring” Violin Sonatas
演出者:阿胥肯纳吉,帕尔曼
作曲家:贝多芬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586182
录音公元年月日:1973 年 10 月 01 日
内容简介
贝多芬九首小提琴奏鸣曲中,以第五号的「春」与第九号「克罗采」最受喜爱,而能成功演绎此两阙作品的音乐家。终能成为卓然成家的大师。帕尔曼与阿胥肯纳吉两位大师于1970年代的合作,除展现瑰丽精湛的技艺之外,更有清新的气质与绝佳的默契,纵然这两首乐曲名盘如林,两大师的演奏仍如皇冠顶上的钻石般璀璨耀眼,光芒万丈。DECCA黄金年代于京士威厅的经典录音之一,有饱光泽的琴音、精准的定位及活生感,如今以24bit,96k超取样再加处理,透明度与层次益发历历分明,演录之平衡至此而臻圆满。
留声机杂志—
灿烂活泼的演出展现无穷活力与音乐想象…奏鸣曲「春」在阿胥肯纳吉漂亮的指法与帕尔曼细腻完美的分句下洋溢年轻朝气且不失古典气息,如此明晰的乐曲解读及甜美的琴音随处可见可闻。
企鹅唱片评鉴—
他们演奏的态度年轻而鲜活,而风格则是古典的。强有力的演出,却又不会过于外放,音乐自然且自发地呈现。录音质量十分出色…。
博客来推荐
在贝多芬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中,就以这两首附有标题的作品最为后人所知,尤其是前一首《春》,其旋律优雅动人至此,成为入门者必选的精曲,而后一首提献给克罗采的《克罗采》,除了激动强烈的情感抒发之外,异国情调浓厚的土耳其风也是当中极受欢迎的式样。现今想要找到将此两首演奏得令人感到无穷兴味的版本实在不多,而人们立即也只会想到两个组合:欧伊斯特拉夫/欧柏林,帕尔曼/阿胥肯纳吉。Decca在此曲上最著名的即是帕尔曼与阿胥肯纳吉合作的版本,数十年来依然难寻其对手,两人不做过度滥情的演出,加上优秀录音充分掌握其完美情绪展现,长久以来成为名盘之一。此次「Legend」系列以24bit/96K超取样加强它的录音优势,以中价位重新发行,更增加吸引力,建议没有这张唱片的乐友赶快购入一张,听听看完美平衡的室内乐演奏应该是怎样的声音。(文/
徐鹏博) (文 /
徐鹏博)
曲目
01 贝多芬: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F大调,作品24「春」
02 贝多芬:第9号小提琴奏鸣曲,A大调,作品47「克罗采」
第3张。
[Decca Legends_458 622-2]Mahler_Symphony No 1_Solti(1964)
马勒:第1号交响曲「巨人」
Mahler:Symphony No.1
指挥家:萧提
演出者:伦敦交响乐团
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作曲家:马勒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586222
内容简介
马勒的「巨人」大量采用其创作的歌曲旋律,曲中充满了年轻的鲜活特性,内容在于讴歌田园诗情与人生的喜悦,与标题旨趣相去甚远。这张经典演出的录音当年是由知名制作人卡尔萧担网,并选在音响效果无敌的Kingsway厅录制。因这些外在因赤的配合,让萧提大师得以尽情发挥,完成了有史以来最令人满意的版本。尽管已是近四十年的录,依旧神采飞扬。
企鹅唱片评鉴—
从没有其它乐团像伦敦交响乐团如此演奏马勒的第一号交响曲。他们以独特的迷人特质捕捉到神奇的开场部份,部份是由于其管乐部特殊的音质,以及贯穿全曲的弦乐温暖音色。……特别令人难忘的是在慢板乐章Frere
Jacques主题的导奏,以及灿烂辉煌的终结乐段。重新处理过的母带音质之解析力更加精进……值得推荐的中价录音。
第4张。
[Decca Legends_458 623-2]Haydn's Nelson Mass,Vivaldi's
Gloria,etc-Willcocks
海登:尼尔逊弥撒、韦瓦第:荣光颂、韩德尔:札托克祭司
Haydn/Vivaldi:Nelson Mass/Gloria in D
指挥家:Willcocks, Sir David
演出者:圣马丁室内乐团,Choir of King’s Colleege,
Cambridge
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Choir of King’s Colleege,
Cambridge
作曲家:海登,韦瓦第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586232
内容简介
五零至六零年代间,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为DECCA录下了难以超越的合唱经典,本辑便是其中之一。他们一向以和声致密严谨、默契滴水不漏、歌声凝聚力极优而著称,演唱本片中三阙巴洛克名家之宗教合唱曲自是驾轻就熟,其中尤以海登「尼尔逊弥撒」成就最高,充满了戏剧性、美丽的声音线条、无比的活力与崇高的气韵。全片三曲均于剑桥国王学院礼拜堂录音,DECCA录音师营造出几近完美的空间层次感,声韵在教堂深幽高阔的空间中回绕不散,而独唱家歌声的精纯饱满度亦令人赞叹。如此完美的宗教乐曲录音传奇再现,实为广大乐迷之福。
留声机杂志-
这份演出(尼尔逊弥撒)相当优异…史塔赫曼在戏剧性与华丽的段落唱出银铃般清亮的安定鲜明歌声,在较软性的乐段则有非凡表现力。华特斯与布朗的演唱可圈可点,在如此平衡度绝佳的演唱组合中聆听克劳斯的美声令人胸怀舒畅。他在「荣光颂」的独唱段「Qui
Tollis」光辉灿烂…男童合唱团的演唱窝心、充满生命力且声调灿烂,各合唱声部的平衡度优异;管风琴的穿透力极强,伦敦交响的演奏端整…一次令人背脊发麻的精湛演出。
第5张:
[Decca Legends_458 628-2]Tchaikovsky&Schumann_Piano
Concerto_Ashkenazy
柴可夫斯基 & 舒曼钢琴协奏曲
Tchaikovsky & Schumanniano Concerto
指挥家:马捷尔
演出者:阿胥肯纳吉,伦敦交响乐团
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作曲家:舒曼,柴科夫斯基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586282
内容简介
阿胥肯纳吉的奏在戏剧性与诗意之间取得了均衡,其读谱精练,充满能量。录音选在一向以音效著称的Kingsway厅与Walthamstoa厅,虽然一九七0年代的录,母带处理十分成功,音响效果直逼现场。对于想要同时收集柴可夫斯基与舒曼钢琴协奏曲的乐迷,这绝对是最值得珍藏的专集。
企鹅唱片评鉴—
钢琴音色灿烂而清晰,均衡的管弦乐声部最为真实。……阿胥肯纳吉具诗意本质的演奏足以取代吉利尔斯、贝尔曼、阿格丽希等人的版本。阿胥肯纳吉的演奏深思熟虑,而不至迷失在柴可夫斯基澎湃的热情中。
第6张
[Decca Legends_460 311-2]Schubert&Wagner_Symphony
No.9&Siegfried Idyll_Solt
舒伯特:第九号交响曲「伟大」、华格纳:齐格菲的牧歌
Schubert/Wagner:Symphony No.9/Siegfried Idyll
指挥家:萧提
演出者: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乐团: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作曲家:舒伯特,华格纳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03112
内容简介
大师萧提指挥带给乐评人及乐迷的观感,常是紧凑而充满戏剧张力,因此当年大师与维也纳爱乐的舒作特第9号交响曲的发行,着实令许多乐迷们感到意外。舒伯特这首杰作因其结构上的问题,于演奏上不易讨好,但大师不愧其威名,他纵观全局,着眼细节,让全曲秾纤合度,达成最完美的平衡。DECCA全新24bit,96K数字录,维也纳爱乐黄金般甜美的管弦音色巨细靡遗,而大师对乐团的完美驾驭亦尽显无遗,可谓演录交辉,相得益彰。
留声机杂志—
这是DECCA向萧提七十大寿致敬的发行。DECCA非常睿智的选择与维也纳爱乐合作,因为舒伯特这首作品属于维也纳城及其乐团。录音成功捕捉了管弦乐的温暖、张力与光辉灿烂。这套录音击败了这首交响曲其它众多版本,非常值得所有爱好者收藏。齐格菲牧歌-完美…不论诠释及演奏均令人销魂,录音亦同样出色。
企鹅唱片评鉴—
尽管萧提并不是第一个被视为舒伯特专家的指挥,但此曲却是他所有录音中最令人兴奋的一个,十分出色的版本,…优异的演奏与录音。(1992年版)
第7张
[Decca Legends_460
315-2]Khachaturian_Spartacus&Gayaneh_Khachaturian
哈察都量:斯巴达卡斯&盖雅纳
选段、葛拉兹诺夫:四季
Khachaturian:Spartacus/Gayaneh/The Seasons
指挥家:Khachaturian, Aram
演出者: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乐团: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作曲家:哈察都量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03152
内容简介
再也没有任何诠释,能比得上作曲家指挥或演奏自己作品更为权威的了。一九六二年,近代作曲大师哈察都量在维也纳爱乐的全力相助下,于索芬厅录下了两部芭蕾作品「斯巴达卡斯」与「盖雅纳」的传奇录音。哈察都量虽非指挥出身,但他却以纯正手法,呈现出其创作的勃勃生气。本辑另收录由芭蕾之神安塞美指挥其子弟兵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演出的葛拉兹诺夫「四季」,亦是无可挑剔之经典版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曾入选为TAS发烧天碟,而顶级音效经24位转制后更上层楼,益添珍贵收藏价值。
企鹅唱片评鉴-
哈察都量的指挥获得维也纳爱乐的完美响应,一切都显得如此生气勃勃,值得一提的是斯巴达卡斯中「慢板」的演出情感炙烈且幅度开阔。
留声机杂志-
葛拉兹诺夫的「四季」是部精巧、富幻想且活泼的作品,令人难忘的乐音随处可闻…这样的精妙作品实不嫌多,特别是当演奏是如此的明晰且动人,而录音又融汇了丰富延伸性与层次分明的细节。
《斯巴达克斯》和《雅涅组》是哈恰图良所作的两部芭蕾舞剧。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马刀舞曲》不仅气势雄壮而且处理的层次出奇地丰富。这是DECCA的高音质录音之一,非常强烈的表达出哈恰图良作品里的民族色彩,美国TAS评为发烧名片。
第9张。
[Decca Legends_460 972-2]Mahler_Symphony 8_Solti
马勒:第八号交响曲「千人」
Mahler: Symphony No.8
指挥家:萧提
演出者:明顿,波普
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
作曲家:马勒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09722
内容简介
已故指挥大师萧提最出色的杰作之一,他强力统合芝加哥交响乐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合唱团、维也纳少年合唱团及多位出色歌唱家,驾驭这超过四百人以上的巨型团体,合力成就马勒这部编制庞大结构复杂的「千人」交响曲最热力四射的演出。录音亦是DECCA历年之最,庞大的动态与演唱细节的捕捉巨细靡遗,更难能可贵的是乐团的层次依然历历分明,炙热浓烈的临场感更是完整无缺,企鹅评鉴三星带花桂冠加身乃实至名归。如今以24位96K母带再制,模拟黄金年代绝顶美音完全重现。而原本两张高价CD,如今收录在超长的79分钟48秒的单张CD更显超值。
第9张
[Decca Legends_460 973-2]Berlioz_Ravel
柏辽兹:夏夜,拉威尔:雪赫拉莎德,德布西&浦朗尼艺术歌曲选
French Songs:French Songs
指挥家:安塞美
演出者:Crespin, Regine,罗浮音乐家合奏团
乐 团:罗浮音乐家合奏团
作曲家:柏辽兹,拉威尔
系 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09732
内容简介
女高音克莉丝萍录音生涯的最高杰作,白辽士的《夏夜》与拉威尔的《雪赫拉莎德》均是法式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克莉丝萍以完美的咬字吐气与细腻的尾韵,配合安塞美与瑞士罗曼德乐团的纯正法式音韵,成功表达两部作品的独特美感;时而如清风拂面,时而如银光泻地;官能之美与纯净气质间的差异,拿捏得可谓恰到好处。。1963年的录音,有松软饱满的质感,具DECCA早年录音的典型,于表现克莉丝萍的缛丽圆熟歌艺,亦非常适切。
留声机杂志—
不曾听过克莉丝萍如此完美的歌唱,她的「玫瑰芳魂」优雅与想象力兼具,是留声机史上最完美的演唱-其魅惑力无所不在…再没有如此具诗意且令人着迷的诠释了,声音在淡出与扬升之间所散发的丰富色彩完美响应了高提耶名诗:「没有你」令人难忘,「在港边」无比动人…一张值得珍藏的唱片。
企鹅唱片评鉴—
克莉丝萍植基于歌剧的丰美演唱音色与技巧并不妨碍她诠释这些细节精微的作品。「玫瑰芳魂」宽阔的旋律线与色彩,令人立即感受其戏剧性…安塞美的伴奏灿烂,炙热的演出称得上是一场「力量之旅」(tour
de force)。
第10张
[Decca Legends_460
974-2]Schubert,Schumann,Debussy_Rostropovich,Britten
舒伯特:阿贝鸠奈奏鸣曲、舒曼:五首民谣、德布西:大提琴奏鸣曲
Debussy/Schubert/Schumann:Sonata for Cello & Piano in D minor
etc.
指挥家:布列顿
演出者:布列顿,罗斯卓波维奇
作曲家:舒伯特,舒曼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09742
内容简介
唱片史上最精采的器乐合奏专辑,也是大提琴巨匠罗斯托波维奇与名英国指挥家布列顿最完美的合作。舒伯特这首独特作品原是为六根弦的阿贝鸠奈琴所作,罗氏改以四根弦的大提琴演奏,技巧却丝毫不见滞涩,可见其功力之深;在布列顿虽以作曲家名世,但其钢琴演奏同样有独到之秘,更充分展现绿叶红花互为衬托的效果。辑中另两阙舒曼与德布西的作品,两位大师和谐的搭配同样充满了艺术气质与戏剧效果。
留声机杂志—
聆赏这套阿贝鸠奈奏鸣曲,许多人的反应会如同聆赏巴伦波音与杜普蕾的演出一般。不论大提琴家或钢琴家的演奏均趋近完美,我们应感谢如此充满爱的演诠能出现人世间。录音极出色,音色如此高贵,而当您闭上眼睛时,两位演奏家的演出彷佛就在眼前。
企鹅唱片评鉴—
两位艺术家的演出动人心弦,录音优秀。(1996年版)
第11张
[Decca Legends_460 975-2]Schubert_Impromptus D.899,D.935
第12张
[Decca Legends_460 976-2]Bruch&Mendelssohn_Violin
Concertos etc_郑京和
门德尔颂&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
Bruch/ Mendelssohn:Violin Concertos etc.
指挥家:杜特华,肯培
演出者:郑京和,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皇家爱乐
作曲家:布鲁赫,门德尔颂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09762
内容简介
韩裔小提琴家郑京和可说是女性小提琴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佼佼人物,她弓法精准利落,快板明亮爽朗,慢板柔韧致密,演奏宜古宜今,如此全方位的表现即使男性小提琴家中也罕有其匹。辑中收录之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均是郑京和的拿手好戏,分别录制于70年代与80年代,担任协奏的肯培与杜特华亦是一时之选,表现较郑京和毫不逊色。录音虽有模拟与数字之分,而有不同的质感,但就聆赏上效果同样出色,郑京和于演奏中所散发的个人魅力,亦丝毫不见减损。
留声机杂志—
这是神奇、光灿的出色演奏,充满门德尔颂式的优雅,久已未见如此大师级的演奏了。郑京和是位可畏的演奏家,她的弓法锐利钢劲且精准…布鲁赫作品中的抒情乐段明亮丰润,自始至终均有最出色的表现。
企鹅唱片评鉴—
似火花一般且欢愉,可爱的慢板乐章更是鲜活如歌
第13张
[Decca Legends_460 977-2]Romantic Russia-Solti(1966)
俄罗斯管弦名曲
Romantic Russia:Borodin/Glinka/Mussorgsky/Tchaikovsky
etc.
指挥家:萧提
演出者:萧提,伦敦交响乐团
乐团:伦敦交响乐团,Paris Conservatoire Orchestra
作曲家:包罗定,穆索斯基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09772
内容简介
这是一张录音与演奏技术均优异的专辑,大师萧提驱策伦敦交响乐团以满满的张力与极快的速度演奏这些俄罗斯名家作品,使得整张专辑气势如万马奔腾,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聆来不仅畅快而且过瘾。另外收录巴黎音乐院管弦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二号交响曲「小俄罗斯」同样具有大师的风格典型,戏剧力极强,乐音的活力与律动感呼之欲出。录音优秀,有强大动态与浮凸音像,强奏与高潮处更能感受其无与伦比。
留声机杂志—
专辑「俄罗斯管弦名曲」-各方面表现均极出色,已难找到如此令人赞叹的演奏与录音了…不曾听过《路斯兰与鲁密拉序曲》以如此迅捷的速度演奏;想来是因伦敦交响的演奏技术优异,而这首作品以如此速度演奏并无不妥之故。柴可夫斯基《第二号交响曲》-有着萧提的典型作风-第二乐章特别令人难以抗拒,第三乐章与终乐章同样出色。录音质量极佳…
企鹅唱片评鉴—
萧提以电光火石般的手法诠释有史以来最令人激赏的《路斯兰与鲁密拉序曲》,…伦敦交响的弦乐部份自始至终令人亢奋,这便是我们给予他们三星带花的原因…附录的曲子都很成功。(1998年版)
曲目
01 包罗定:歌剧《伊果王子》序曲
02 葛令卡:「鲁思兰和鲁密拉」序曲
03 穆索斯基:莫斯科河的黄昏(选自「贺万斯奇纳之乱」)
05 包罗定:鞑靼舞曲(选自歌剧「伊果王子」)
06 穆索斯基:荒山之夜
第14张2CD
[Decca Legends_460 978-2]Verdi_Aida_Karajan
阿依达大家都很熟悉了。
第15张
[Decca Legends_466 232-2]Vivaldi_The Four
Seasons,Bassoon+Concerto,etc_Marriner(1969)
韦瓦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
Vivaldi:The Four Seasons/Bassoon Concerto in A minor etc.
指挥家:马利纳
演出者:Gatt, Martin,Loveday, Alan
乐 团:圣马丁室内乐团
作曲家:韦瓦第
系 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2322
内容简介
无庸置疑的,马利纳与圣马丁学会乐团是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室内管弦乐团,而其于一九六九年录制的韦瓦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则是在古乐演奏蔚然成风前,以现代演奏样式演出巴洛克乐曲的最佳范例。此曲早已是最受欢迎的大众名曲,名家版本逾百,马利纳与圣马丁乐团却仍能以现代室内乐编制,独获权威评鉴青睐,所凭恃者,在于其演奏精致细腻,质感清新可喜,加上DECCA精彩录音,真实呈现乐曲柔润饱满的质感,与不媚俗的精练性格。这份美好特质如今再经顶尖科技24位取样重制后,更加甘醇迷人。
留声机杂志-
这份演出中具备令人赞叹的特质…就算是第一次聆赏这部作品者,亦能于其优雅的旋律中感受到整体演出已远超过早先圣马丁乐团的水平,而录音亦是示范级,在乐器音色与乐曲气氛塑造上诚为一流。
第16张
[Decca Legends_466 264-2]DECCA's Legendary Recordings
这张是DECCA
传奇录音精选
集DECCA的录音精华,好多都是TAS榜上名盘里的
1.Glinka Ruslan and Lyudmila - Overture
2.Tchaikovsky Waltz of the flowers (The Nutcracker)
3.Verdi Gloria all'Egitto (Aida)
4.Chabrier Espana
5.Beethoven Rondo (Violin Sonata No.5 Spring)
6.Bruckner Scherzo (Symphony No.4 Romantic)
7.Mahler Der Abschied (Das Lied von der Erde)
8.Brahms Rondo (Piano Concerto No.1)
9.Allegri Misere
10.Berlioz Le Spectre de la rose (Les Nuits d'ete, mvt
II)
11.Ravel Danse generale (Daphnis et Chloe)
12.Schubert Impromptu in A flat (D898, No.4)
13.Mahler Veni, creator spiritus (Symphony
No.8)
第17张,3CD
[Decca Legends_466 369-2]Mozart Figaro Kleiber
莫扎特:费加洛婚礼
Mozart:Le Nozze di Figaro (3 CDs)
指挥家:小克莱伯,老克莱伯
演出者:葛登,谢比
乐团: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作曲家:莫扎特,里欧德?莫扎特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3692
内容简介
这是与毕勤的《魔笛》及卡拉扬的《女人皆如此》鼎足而三的莫扎特三大歌剧名盘之一。小克莱巴之父,艾里赫?克莱巴在这套《费加洛婚礼》中展现古老美好的歌剧传统,而其与十九世纪伟大指挥家温加特纳一脉相承,优雅、轻快、细腻与高贵兼具。老克莱巴在完美驾驭维也纳爱乐的同时,留下最大的余裕给予每一位参与演出的歌唱家尽情挥洒,歌唱家中德拉.卡莎的伯爵夫人、贵登的苏珊娜、西比的费加洛及丹珂的凯鲁毕诺早已成为前朝范式,再加上精采录音,令这整套歌剧唱片臻至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
留声机杂志—
唱片中的古典标竿之一,维也纳爱乐的在平衡、鲜活并洋溢戏剧力的指挥下演奏完美。这是充满维也纳样式的演出,每一参与者共构出温暖、官能美与活生感。当贵登饰演的苏珊娜进场,维也纳式的歌声立即洋溢全场-她的"Deh,
vieni"无比优雅且具时代表征…不过真正的巨星是老克莱巴。演奏一开始所展现的戏剧表现力就令人坐立难安…这一切来自他对音乐价值的坚持…任何费加洛婚礼的爱好者不能没有这个版本。
企鹅唱片评鉴—
五○年代的录音…迷人的超强演出与优秀的演唱。极具风格的演出少有人能及。…录音依旧令人印象深刻…当年出版时,让人首度感受克莱巴的大师级演诠…重新处理过的录音具有温暖如蜜的声音,让人感受无穷的乐趣。(1984年版)
第18张
[Decca Legends_466
373-2]Allegri&alestrina_Miserere&Stabat
Mater_Willcocks
阿雷格里:求主垂怜、帕勒斯提纳:圣母悼歌
Allegri/Palestrina: Miserere mei/Stabat Mater etc.
指挥家:Willcocks, Sir David
演出者: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
乐团: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
作曲家:阿雷格雷,帕莱斯特理纳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3732
内容简介
这是当今乐坛历史最悠久,训练最精良的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最出色的录音之一,其精准严谨的和声,直达天听的美丽音籁,不愧来自最具合唱传统的大不列颠。阿雷格里的《求主垂怜》与帕勒斯提纳的《圣母悼歌》,是后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两大宗教音乐名作,由国王学院合唱团唱来更有着虔敬圣洁的精致美感。录音杰出,剑桥国王学院礼拜堂的空间感具体而微,如天籁的合唱在高耸的空间中回荡,宗教音乐之美更加入木三分。
留声机杂志—
阿雷格里《求主垂怜》曲中最令人感动的部分彷佛在天际回荡,担任独唱的男声保持着歌声的绝对安定,「令人难以置信」是对此演出的唯一形容词。帕勒斯提纳《圣母悼歌》的最佳演出,整体演出美丽而热切…高音部演唱出色,威尔寇克对乐曲动态与节奏的掌控表现令人满意。
企鹅唱片评鉴—
《求主垂怜》是国王学院合唱团最著名的演唱曲目,他们以迷人又可观的高音演唱,如今又加上帕勒斯提纳的作品,更是超值。
曲目
01 Miserere mei Deus
02 Stabat Mater
03 Hodie Beata virgo
04 Senex puerum portabat
05 Magnificat a 8
06 Litaniae de BVM
第19张
[Decca Legends_466 374-2]Bruckner_Symphony No.4 Bohm
布鲁克纳:第四号交响曲「浪漫」
Bruckner: Symphony No.4 ”Romantic”
指挥家:贝姆
演出者: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乐 团: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作曲家:布鲁克纳
第20张
[Decca Legends_466 375-2]Rachmaninov_Piano Concertos
Ashkenazy
拉赫曼尼诺夫:第二&三号钢琴协奏曲
Rachmaninoff:Piano Concertos Nos.2 & 3
指挥家:费斯托里,孔德拉辛
演出者:阿胥肯纳吉,伦敦交响乐团
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莫斯科爱乐管弦乐团
作曲家:拉赫曼尼诺夫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3752
内容简介
这是阿胥肯纳吉最早的拉赫曼尼诺夫录音演出(一九六三年),或许是因大师与作曲家两人同样流着俄国人的血液,其演奏不论是在乐曲的色彩或者是样式上,均保持了正统的俄罗斯风韵,而又能以浓烈细致的对比与高超技巧,塑造出极为秾艳鲜丽变幻莫测的鲜明质感,年轻时代的阿胥肯纳吉便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其后来成为拉赫曼尼诺夫作品演奏权威自不待言。原始录音保有优异的平衡度,如今透过全新技术转录,钢琴与弦乐音色更上层楼,自然更具收藏价值。
留声机杂志—
阿胥肯纳吉于第2号钢琴协奏曲的一开头便极出色-深思熟虑且富权威(如此权威自始至终均保持着);随后的演奏则灿烂无比…阿胥肯纳吉的技巧游刃有余,而因此其演奏重心得以专注于音乐上。录音优异,管弦乐与钢琴的平衡良好,孔德拉辛不愧是协奏的专家。
企鹅唱片评鉴—
充满想象力的细致与诗意之演奏,1963年的黄金时期录音十分优异(第3号,1984年版)
博客来推荐
阿胥肯纳吉在面对俄系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诺夫、史克里亚宾等人的作品时,其演奏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往往会获得大多数乐友的高度认同,其中拉赫曼尼诺夫算是他最常去钻研其作品的作曲家,光是四首钢琴协奏曲,阿胥肯纳吉台面上先后与普烈文与海汀克的全集录音都获得极高的评价,不过这次由「Legend」系列所发行的阿胥肯纳吉录音却是于1963年分别与费斯托里、孔德拉辛两位指挥家合作的录音。如果没有事先说明,听者一会想象不到阿胥肯纳吉在早期的表现竟然如此精彩!与之后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录音相比,阿胥肯纳吉当时充份展现他技巧上的不凡之处,而且情感也放得更开,表现出那个世代俄国钢琴家独有的大块浪漫特色。想必阿胥肯纳吉早已对拉赫曼尼诺夫的音乐语汇了然于胸,才会有如此精彩的弹奏,建议想要领阿胥肯纳吉早期狂放的风格,这张录音绝对不能错过。
第21张
[Decca Legends_466 376-2]Brahms_Piano Concerto
1_Curzon(1962)
法朗克:交响变奏曲、里托夫:诙谐曲、布拉姆斯:第1号钢琴协奏曲
Brahms/Franck/Litolff: Piano Concerto No.1/Variations Symphoniques
etc.
指挥家:包尔特,柯尔荣
演出者:柯尔荣,伦敦爱乐
乐团:伦敦爱乐,伦敦交响乐团
作曲家:布拉姆斯,法朗克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3762
内容简介
这是柯尔荣最出色的演诠之一,其中法朗克的交响变奏曲更是荣获企鹅评鉴三星带花的名盘。欲驾驭布拉姆斯第1号钢琴协奏曲相当不易,但名家演诠的确不凡,柯尔荣以较慢的速度,完美征服布氏于本曲中谱出的所有高难度乐段,并以他对乐曲细腻的解读,加上塞尔精准的协奏,给予这首乐曲最大的想象空间与深邃思维。法朗克与里托夫的两首乐曲虽均非格局宽阔的大曲,但柯尔荣仍不失其老练成熟,其轻快但不轻浮的指法,自然远超过年轻一辈的演奏家,而获乐评及乐迷的一致肯定。
留声机杂志—
也许这个演出曾被遗忘,但此时此刻我们均会记起这是布拉姆斯这首D大调协奏曲最好的优秀演奏,事实上或许是最好的演奏…柯尔荣超越自我于其一生中的最佳演出…每一细节均经周详考虑并呈现无比自信…如此鲜活的伟大诠释值得一世珍藏。
企鹅唱片评鉴—
柯尔荣于1959年录制的《交响变奏曲》历经时间的考验,尽管已经过了三十多年,至今仍无可取代的版本。
曲目
01 Concerto for Piano no 1 in D minor, Opus
15
02 法朗克:交响变奏曲
03 Concerto symphonique for Piano no 4 in D minor, Opus 102:
Scherzo
第22张
[Decca Legends_466 377-2]Bartok_Bluebeard's
Castle_Ludwig&Berry&Kertesz(1965)
巴托克:蓝胡子城堡
Bartok:Bluebeard’s Castle
指挥家:克尔提斯
演出者:贝瑞,露德薇希
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作曲家:巴尔托克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3772
内容简介
这是英年早逝的匈牙利籍指挥克尔提斯最成熟的演出之一,他所采用的手法与一般匈牙利指挥家精确富高度张力的手法大异其趣,其指挥从容不失敏锐且直舒胸臆,反而令巴托克这部具像鲜明的现代寓言有无比说服力。担纲演出的两位歌唱家表现同样不凡,露德薇希歌声之美与贝利高戏剧力的演唱搭配得天衣无缝,两人因此剧相知、相恋,更进而结为连理,而成为乐坛一段佳话。DECCA录音无与伦比,临场感历历分明,而场面之宽阔亦是历来所有版本中之最。
留声机杂志—
此一巴托克早期歌剧是DECCA最出色的歌剧制作之一,对所有珍爱此作品的人来说有如无上至宝,令过往至今的所有竞争版本均瞠乎其后…两位歌唱家歌声之美不仅远胜同侪,其演唱更是充满表现力与柔软度,且带有微妙的音色与鲜明戏剧力…在克尔提斯掌控下的乐团演奏只能用令人销魂来形容:克尔提斯于关节处的加强与重视手法精采,令音色之美与温暖俱现无遗。录音同样出色,具鲜明音像美好氛围…演录俱优。
企鹅唱片评鉴—
克尔提斯最出色的DECCA版本,呈现出令人赞叹的活生感,人声与乐团的声响比例完美均衡。
第23张
[Decca Legends_466 378-2]Chabrier&Rimsky-Korsakov
etc_Espana_Argenta (1957)
西班牙狂想曲集
Debussy/ Granados/ Rimsky-Korsakov etc.: Images/ Spanish Dance
No.5/ Capriccio Espagnol etc.
指挥家:阿根塔
演出者:阿根塔,伦敦交响乐团
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罗浮音乐家合奏团
作曲家:夏布里埃,德布西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3782
内容简介
西班牙籍指挥阿根达逝世前一年于伦敦京士威厅及日内互维多利亚厅录制的传奇录音。此录音的LP版长久以来高挂TAS金榜,数年前DECCA成功将其转制成CD,灿烂华丽的管弦乐、分明的层次与惊人的动态曾令乐迷大为惊艳,阿根达熟力四射的手法亦令人赞叹。如今DECCA再度将原始母带以24bit,
96K取样重制,音色、细节及爆棚的程度远超乎想象,其效果较前一CD版自是更上层楼。另值得一提的是两录音厅声学条件的差异亦然清楚无隐,考究两者间的差异是音响迷赏乐之外的另一重乐趣。
留声机杂志—
DECCA
LP名盘…夏布里耶的《西班牙》轻快宜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西班牙狂想曲》演奏出色,且不失敏锐、色彩与活力。DECCA录音师完美捕捉惊人的打击乐,即使至今其效果仍令人赞叹…集中苗斯可夫斯基的《西班牙舞曲集》,具有令人怀念的老录音质感,而其充满活生感且色彩瑰丽的演奏于今仍给人无比欢愉的感受。
企鹅唱片评鉴—
1957年在京士威音乐厅的录音充满打击乐器令人目眩的灿烂音效,…DECCA的录音小组应该为这个早期立体声录音感到骄傲。…CD收藏家最迷人的选择。(1998年版)
曲目
01 夏布里埃:「西班牙」狂想曲
02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西班牙绮想曲
03 葛拉纳多斯:西班牙舞曲,第5号
04 Spanish Dances (5) for Piano 4 hands, Opus
12
05 Images for Orchestra
第24张
[Decca Legends_466 379-2]Tchaikovsky_Ballet
Suites_Karajan
柴可夫斯基:芭蕾组曲选
Tchaikovsky:Ballet Suites
指挥家:卡拉扬
演出者:卡拉扬,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乐团: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3792
内容简介
这是卡拉扬与维也纳爱乐一九六五年的录音,早先由EMI出版时已极畅销,后由DECCA再制发行效果更为出色,卡拉扬与维也爱乐的搭配如鱼水帮衬,铜管满溢光泽,弦乐滑顺流畅,而优秀录音更令乐音之美直如天籁,无怪被誉为「百万元级的演出」。《天鹅湖》、《胡桃钳》及《睡美人》为柴可斯基为芭蕾音乐奠下的最佳范例,三部作品均采自童话故事,有着作曲家真挚的童心与耽美的旋律,如今同时以组曲收录,再加名团名演,自是无比超值。
留声机杂志—
这是卡拉扬早年于EMI发行的畅销专辑,但乐团不是爱乐管弦乐团而是维也纳爱乐,被誉为是百万元级的演出。但相较之下DECCA新版效果反而更为出色,演奏及录音真如繁花似锦…其泛溢光泽的弦乐,人间罕得几回闻。
企鹅唱片评鉴—
他们的演出光彩耀人,《睡美人》中的「全景」一段温柔可人,《天鹅湖》终曲的高潮凝聚了无比的戏剧张力。《胡桃钳》组曲较之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合作的模拟录音,拥有更为生动的特性。(1998年版)
第25张
[Decca Legends_466 380-2]Brahms_Piano Concerto No.2, Mozart_Piano
Concerto No.27_Backhaus&Bohm
Backhaus – Brahms:Piano
Concerto No.2 & Mozart:Piano Concerto No.27 -
Böhm
巴克豪斯 - 勃拉姆斯:第2钢琴协奏曲 & 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 - 伯姆
艺 术 家: Brahms勃拉姆斯,Mozart莫扎特
钢琴:Wilhelm Backhuas 威廉•巴克豪斯
指挥:Karl Böhm 伯姆
乐团:Wiener Philbarmoniker 维也纳爱乐乐团
音乐类型: 钢琴协奏曲
唱片公司: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3792
发行时间: 1999
录音日期:1967
发行公司:DECCA
专辑介绍:
在巴克豪斯的录音里面,最值得推荐的是他和伯姆合作的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在27钢协中,他展现的自然的美就像我们在黄昏见到的景象。他的布拉姆斯第二钢协,尽管技术状况要逊色于他早年和schuricht的版本,但是那种成熟的美感是难以磨灭的。
专辑曲目:
勃拉姆斯:第2钢琴协奏曲
1.Piano Concerto No.2 In B Flat Major, Op.83: 1. Allegro non
troppo
2. Piano Concerto No.2 In B Flat Major, Op.83: 2. Allegro
appassionato
3. Piano Concerto No.2 In B Flat Major, Op.83: 3.
Andante
4. Piano Concerto No.2 In B Flat Major, Op.83: 4. Allegretto
grazioso
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
5. Piono Concerto No.27 In B Flat Major, K595: 1.
Allegro
6. Piono Concerto No.27 In B Flat Major, K595: 2.
Largetto
7. Piono Concerto No.27 In B Flat Major, K595: 3. Allegro ems
Taylor
[Decca Legends_466 381-2]Mahler_Das Lied von der Erde_Bernstein ![]() 马勒:大地之歌 第27张 艺术家:Franz Schubert 舒伯特 第28张 葛利格&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第29张 普契尼:托斯卡 第30张 普赛尔:狄多与阿尼亚斯 第31张 理查德.史特劳斯:查拉图斯特如是说、唐璜、狄尔恶作剧、莎乐美 第32张 莫扎特:唐璜 第33张 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作78、100、108 第34张 舒曼:幻想曲、儿时情景、作品17;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 第35张, 肖邦:叙事曲&诙谐曲、升C小调前奏曲 第36张 Mozart Serenata Notturna(莫扎特小夜曲) 音轨目录: 第37张 马勒:大地之歌 |


[转载]Decca Legends系列介绍(2)
第38张
[Decca Legends_466
580-2]Schubert&Spohr_Octets_Wiener
Oktett
舒伯特:八重奏,史博:八重奏
Schubert/Spohr:Octet in F/Octet in E
演出者:Wiener Oktett
乐团:Wiener Oktett
作曲家:舒伯特,路易.史波尔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5802
内容简介
由最顶尖的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团员所组成的维也纳八重奏团,在五○与六○年代为DECCA录制许多优秀录音,一如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同样优良,两者皆具有无可取代的艺术性与维也纳气质。专集内容丰富,收录了两首室内乐的大师杰作,包括了1958年录制的舒伯特的八重奏,以及1959年录制并且首度发行CD的史博的八重奏。1984年版的企鹅唱片指南曾以「Mellifluous(像蜜一样甜美的)」一字来形容其演奏,实为最贴近乐曲精神的最高评价。
留声机杂志—
最令人满意的舒伯特八重奏版本之一,身为维也纳人,这些演出者让舒伯特也成了维也纳人。
留声机杂志—
(舒伯特八重奏的)新版本无论在分句或音调上均细腻琢磨…多样的声调色彩变换生动且优美…演出者彷佛完全透彻了解(史博的八重奏);诠释成熟稳重,讲究细节却显得自然而不做作.
第39张
[Decca Legends_466 990-2]Mendelssohn_Symphony No.3,A Midsummer
Night’s Dream-Maag 1957
门德尔颂: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
Mendelssohn:Symphony No.3/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指挥家:Marshall, Lynsey
演出者:伦敦交响乐团
唱片公司:福茂唱片公司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9902
五○年代至六○年代初期,马格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许多杰出的作品,而这个期间所诠释的门德尔颂作品,依旧是评论者参考的重要版本。本集收录1957年与60年其于Kingsway厅所录制的《仲夏夜之梦》以及「苏格兰」交响曲,至今仍极获好评,更够获得留声机杂志「100大唱片」的荣誉,的确是实至名归。本片在早先出版的「留声经典」系列中,并未收录《仲夏夜之梦》歌唱的部份,此次则将其补齐,自然也更值得珍藏。
留声机杂志—
马格完全融入了门德尔颂的音乐中…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奏极为出色,是最高等级的管弦乐团演奏。
高传真杂志(High Fidelity Magazine)-
马格对音乐的掌控非常好,他以全心去处理《仲夏夜之梦》,而不似其它指挥装腔作势的虚幻态度。在细致的歌唱部份,两位女高音以她们昂扬的清澈嗓音唱出了迷人的歌声。即便合唱团演唱的歌词也能听懂。与市面上的任一个版本相比也毫不逊色,而我认为它是最好的。
第40张
[Decca Legends_466 991-2]Falla_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El Amor
Brujo_Ansermet
法雅:三角帽,爱情是魔术师,短暂的人生
Falla: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La Vida Breve/El Amor
Brujo
指挥家:安塞美
演出者:贝冈扎,Gabarain, Marina de
乐团:罗浮音乐家合奏团
作曲家:法雅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69912
内容简介
专集中收录法雅两部完整的芭蕾作品《三角帽》、《爱情是魔术师》,以及歌剧《短暂的人生》的选曲。两部芭蕾作品都运用了独唱之人声,由西班牙顶级次女高音柏冈札演唱。著名的瑞士籍指挥安塞美对于深具图画意像的作品特别擅长,也因此能够在这张全部为西班牙作品的专集中游刃有余。早在LP的年代便以优秀的录音著称,如今以96kHz
24-bit技术重新处理,音效较以往更胜一筹,顺畅华美的感觉油然而生,安塞美「芭蕾之神」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
高传真杂志—
自始安塞美便以其敏感的辛辣幽默感,展现有史以来最煽情魅惑的演出。
企鹅唱片评鉴—
令人惊奇的是安塞美于六○年代中期录制的《爱情是魔术师》,闪耀着佛朗明哥的色彩,也有特别吸引人的独唱者德.戈巴兰。……安塞美的《三角帽》全曲录音鲜活生动。…DECCA模拟的录音好得让人全然误会了它的年龄。补白的《短暂的人生》也令人满意。
[Decca Legends_466 992-2]Mahler_Symphony No.2 Resurrection_Mehta(1975) ![]() 马勒:第2号交响曲 ”复活” 第42张 雷史毕基:罗马节庆、罗马之松/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金鸡」组曲 第43张 Dvorak:Symphonies Nos.7 & 9 第44张 西贝柳斯:第4&7号交响曲,塔比奥拉 第45张 普罗可菲夫:第1 & 2号小提琴协奏曲/希席尔-组曲/第五号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 第46张 理查德.史特劳斯:玫瑰骑士 第47张 Strauss:Vier letzte Lieder(Four Last Songs),Arabella,Ariadne anf
Naxos,Capriccio 第49张 威尔第·安魂曲、四首圣乐曲(1960) 第50张 理查德.斯特劳斯:恶作剧、死与净化 第51张 莫扎特:第15号钢琴协奏曲,第36号「林兹」交响曲 第52张 瓦格纳:「女武神」第三幕 第53张 Beethoven:Symphonies 3 & 5 第54张 貝多芬:第四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第55张 贝多芬:交响曲3、5 & 7 第56张 第57张 拉赫曼尼諾夫:前奏曲集,作品
23,32,3-2 24首前奏曲 第58张 巴托克:管弦协奏曲、舞蹈组曲等 第59张 专辑名称:Favourite Spanish Encores_Alicia de Larrocha 12. Danzas gitanas, 1st Ser., Op. 55: Sacromonte, No.
5 |
.............................
|
第62张
[Decca Legends_468 487-2]Dvorak_Requiem,Symphonic
Variations&Kodaly_Psalmus Hungaricus_Kertesz_2CD
德沃夏克:安魂曲、交響變奏曲& 高大宜:匈牙利讚美詩
Dvorak: Requiem, Symphonic Variations & Kodaly: Psalmus
Hungaricus
指揮家:克爾提斯
樂 團:倫敦交響樂團
作曲家:德弗札克,高大宜
唱片公司:福茂唱片公司
系 列:DECCA傳奇再現系列
類 別:古典音樂
唱片編號:4684872
发行日期:2001 年 08 月 01 日
內容簡介
這兩首曲克爾提斯所指揮錄製的作品,自完成以來便已達傳奇之經典地位,在許多專業音樂鑑賞家的心中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在德沃夏克的作品中.企鵝評鑑表示:「克爾提斯的指揮完全實現了樂譜的意圖,而且演唱者與樂團也給予機警且敏銳地回應」。而在高大宜的作品裡,企鵝評鑑認為:「EECCA的版本最接近理想的演出…克爾提斯的活力令人矚目。…錄音燦爛傑出。」
留聲機雜誌—
此刻的英雄正是克爾提斯。他讓安寶遜歌者合唱團與倫敦交響樂團表現最佳的合唱與演奏效果。證據充分顯示他對此作品的珍愛。這絕對是此作品最佳的演出。
第63张
[Decca Legends_468 488-2]Sibelius_Symphony No.
5&others_Gibson
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
4684882 Sibelius_Symphony No. 5_Gibson
第64张
[Decca Legends_468 489-2]New Year's Concert
1979_Boskovsky
第65张
[Decca Legends_468 490-2]Rachmaninov_Symphony
No.3&Vaughan Williams_Symphony No.8_Boult
拉赫玛尼诺夫 第3 & 8交响曲
第66张
[Decca Legends_468 491-2]Mozart Piano Concertos
20,23,24,26,27_Curzon_2CD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20,23,24,26&27-Curzon 2CD
第67张
布鲁克纳:第九号交响曲
Bruckner: Symphony No.9
指挥家:梅塔
乐 团: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作曲家:布鲁克纳
系 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684942
发行日期:2001 年 08 月 01 日
内容简介
这部作品是衔接贝多芬与马勒之后,最具深沈悠远与性灵升华的伟大创作。专集完成于梅塔录音生涯的初期,至今仍是梅塔个人生涯的试金石,亦是DECCA录音实库中最经典的版本之一。企鹅唱片评鉴认为:「梅塔对乐的解读具有不可轻忽的力量,而管弦乐团的演奏是光彩辉煌。…DECCA的录音已达最高水平。」
留声机杂志—
有史以来维也纳爱乐最好的声音,录音水平绝对是最高等级的,清晰的解析力甚至超越梅塔在CBS的发行。特别是慢板乐章开头灿烂的法国号动机音型,首次在唱片中如此清晰的呈现。
第68张
[Decca Legends_468 495-2]Dvorak_Slavonic Dances_Kubelik
德沃夏克16首斯拉夫舞曲
第69张
[Decca Legends_468 496-2]French Violin
Masterpieces_Ferras
第70张
[Decca Legends_468 497-2]Prokofiev_Piano Sonatas 7
& 8_Ashkenazy
第71张
[Decca Legends_470 253-2]Rimsky-Korsakov_Scheherazade,
Antar_Ansermet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谭、「安达尔」交响曲
Rimsky-Knorsakov: Scheherazade, Antar
指挥家:安塞美
乐 团: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
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雷史毕基
系 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702532
发行日期:2002 年 11 月 01 日
内容简介
本集收录高沙可夫的两首杰作,其中的「安达尔」交响曲为DECCA所录制的第一部立体声的录音作品,在DECCA辉煌的录音史上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1954年录音师Roy
Wallace带着实验性的立体声录音器材,说服已经七十高龄的安塞美录制完成,因而开创DECCA的立体声录音时代,其魄力与远见都值得赞赏。本录音为首度以CD发行,且经96kHz-24bit处理,生动再现当年的传奇之声。
留声机杂志—
神奇且丰富的声响,更令人佩服的是它融合了所有管弦乐团的声部。就算在没有太多控制扭的音响器材上,也能有很好的表现——这是个「自然」的录音。(「安达尔」交响曲)
第72张
[Decca Legends_470 255-2]Debussy_La Mer,Jeux, Khamma
etc_Ansermet
德彪西:海、牧神的午后前奏曲、嬉戲、卡瑪
Debussy:La Mer/ Jeux/ Khamma etc.
指揮家:安塞美
樂 團:瑞士羅曼德管絃樂團
作曲家:德布西
唱片公司:福茂唱片公司
系 列:DECCA傳奇再現系列
類 別:古典音樂
唱片編號:4702552
发行日期:2002 年 11 月 01 日
內容簡介
安塞美不僅是DECCA早年管弦樂錄音的指揮支柱,也是各界公認最重要的法國作品詮釋權威。這張專集便同時印證了這兩個觀點。專集以精彩的《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開場,之後接著便是令人屏息的《海》、《嬉戲》,以及首度以CD形式發行的《卡瑪》。安塞美與他的子弟兵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將這些作品的詩意內涵毫不隱諱的揭示,而這正是詮釋德布西音樂該有的方向。
留聲機雜誌—
本集錄音的品質極佳,在《牧神的午后前奏曲》中可以聽到古代鐃鈸(cymbales
antiques)清晰的叮噹聲,……我相信這是德彪西意圖使他們發出如此的聲響。「清晰」確實是這張令人愉悅之專集的諸多特點之一。
第73张
[Decca Legends_470 256-2]Beethoven_Symphony No.7,Haydn_Symphony No.
104'London'_Karajan
贝多芬第7 & 海顿第104交响曲
第74张
[Decca Legends_470 257-2]Liszt_The Piano Concertos
No.1&No.2,etc_Katchen
李斯特:第1&2号钢琴协奏曲
Liszt:Piano concertos 1&2
指挥家:阿根塔,Gamba, Piero
演出者:卡钦
乐 团:伦敦爱乐,伦敦交响乐团
作曲家:李斯特
系 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702572
发行日期:2002 年 11 月 01 日
内容简介
卡钦无疑的是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如果任何所谓「经典」的系列专集中,缺少了他的录音,那所谓的经典将不成经典。由本系列以及Philips所出版的「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中收录两套他所演奏的录音,可以获得证明。本集收录卡钦于1953-57年间所录制的李斯特作品,包括两首辉煌的钢琴协奏曲与两首与匈牙利相关的作品。尽管是近五十年前的作品,精彩的演奏与录音效果,至今仍令人血脉贲张。
留声机杂志—
在李斯特两首钢琴协奏曲的众多录音中,卡钦与布兰德尔是我认为最好的两位演奏者。此刻,他们同时又完成了立体声的录音。卡钦为传统派的演奏中最好的一位,带点急促与兴奋,但在恰当的时候又充满诗意。
第75张
[Decca Legends_470 258-2]Mozart_Bruch_Hindemith_2CD_David
Oistrakh
莫扎特:交响协奏曲、G大调二重奏;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亨德密特︰小提琴协奏曲
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Bruch: Scottish Fantasia; Hindemith:
Violin Concerto
作曲家:莫扎特
系 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702582
发行日期:2002 年 11 月 01 日
内容简介
莫扎特:交响协奏曲、G大调二重奏
布鲁克纳:苏格兰幻想曲、
亨德密特:小提琴协奏曲
欧依史特拉夫,小提琴 孔德拉辛&亨德密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小提琴大师欧依史特拉夫仅为DECCA录制过极少数的录音,如今全部收录在这一套两张的专集中。其中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与《G大调二重奏》由大师与其子合作演出,分别演奏中提琴与小提琴。《苏格兰幻想曲》为首度以CD形式发行,而亨德密特《小提琴协奏曲》则由作曲者亲自指挥,企鹅唱片评鉴曾给与三星带花的最高评价,为公认之经典演出版本。
留声机杂志—
犹如受到上天的启示一般,欧依史特拉夫以均衡且雄辩的态势演奏亨德密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伴随着处于最佳状态的伦敦交响乐团,以及作曲者亨德密特本人。他们的合作展现令人惊异的敏锐感性,此演奏必将被视为终极决定版!
第76张
[Decca Legends_470 261-2]Schubert_Rosamunde-Incidental
Music_Munchinger(1974,67)
舒伯特︰罗莎蒙剧乐等
Schumann:Rosamunde- Incidental Music
指挥家:幕辛格
乐团: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作曲家:韦伯
系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702612
发行日期:2002 年 11 月 01 日
内容简介
本集所收录之录音大部分为首度以CD发行,其中包括了第一次以CD形式完整发行的《罗莎蒙剧乐》,全都是十分难得一听的珍贵曲目,因此特别值得珍藏。慕辛格曾任维也纳爱乐的首席小提琴手数十载,对于诠释这类德式优雅曲风的作品别具心得,因此在他转任指挥之后,仍然拥有傲人的成绩。本集便是他转任指挥后的精彩力作,无论写情、写景,均有过人之处。
留声机杂志—
……《罗莎蒙》序曲中,诱人的快板节奏呈现柔软的演出成效,与常听到的其它指挥家的迟钝心性大不相同,而且很明显地录音具有真正一流的水平。……维也纳爱乐的弦乐声部是如此的柔软。合唱团之合唱与独唱者都很优异。
第77张
[Decca Legends_470
262-2]Dvorak&Tchaiokovsky_Serenades for
Strings_Marriner(1968)
德沃夏克︰小夜曲,作品22;柴可夫斯基︰小夜曲,作品48;葛利格︰霍格堡组曲
Dvorak:Serenade for strings
指挥家:马利纳
乐 团:圣马丁室内乐团
作曲家:德弗札克,葛利格
系 列:DECCA传奇再现系列
唱片编号:4702622
发行日期:2002 年 11 月 01 日
内容简介
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拥有无与伦比的音乐诠释力与精练的旋律美感,诠释细致优雅的作品具有无可抗拒的魅力。本集所收录的三首乐曲,正是乐团专长之极致表现。其中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企鹅唱片评鉴曾给与三星带花的最高评价,「其白热化的欢愉结合了乐团精准的演奏,使其成为自成一格的经典。无疑的,圣马丁乐团小提琴声部对于慢板乐章的分句处理,充满了令人屏息的表现力……。」
留声机杂志—
……(马利纳所指挥的)柴可夫斯基《小夜曲》绝对是我听过最好的演奏。这张唱片是个赢家;无论风格、最精练的合奏、各声部无与伦比的均衡性、音调的处理层次分明、圆舞曲中的轻快节奏,这些全部收录在这份温暖的录音中。如果指挥家们要成立工会,他们可能需要重金礼聘马利纳先生来加入。
第78张
[Decca Legends_470 263-2]Janacek_Glagolitic Mass_Kempe
雅纳切克 格拉高利弥撒
第79张
[Decca Legends_470
264-2]Janacek_Sinfonietta,Hindemith&rokofiev'Works_Abbado
雅纳切克:Sinfonietta、欣德米特:韦伯主题变奏曲、普罗科菲耶夫:小丑组曲


[转载]Earl Wild 怀尔德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协·交响诗"死之
中文名称: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协·交响诗"死之岛"
英文名称:Rachmaninoff:Piano Concerto no.2,Isle
资源类型:MP3!
发行时间:1987年
专辑歌手:Earl Wild 怀尔德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简介:
专辑介绍:
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一直有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音乐架构要具有说服力。他相信在每一部作品(包括他自己的作品)之中,都会出现音乐与情绪巅峰的一个“极点”。这个点可能出现在作品结束前一刻,或是出现在乐曲中间,但无论时机为何,演奏者都必须以赛跑者冲过终点线的冲刺精神,来表现出这个“极点”。
这张专辑可说是Chesky创业代表作。母带录制由最具传奇性录音师Ken Wilkinson及制作人Charles Gerhardt所主导的梦幻团队掌控,这组担纲起早期Chesky绝大多数的古典大碟录音的优秀团队,早在60年代,便以掌舵伦敦古典大厂Decca而闻名。为什么这张专辑在过了20年后来聆赏,仍显得极为独特及突出呢?在当今以数字录音为主导的技术层次,即使我们从它当时模拟录音母带上听到的微细嘶声,这张专辑依然保有了我听过最丰沛的弦乐音色,饱满且圆润,音场硕大,深沉又宽阔。 再听其中的钢琴声,传奇大师怀尔德(Earl Wild)的魔力指尖,在琴键上漫游出丰润强力的声响。
厄尔·怀尔德和拉赫玛尼诺夫互相认识,交情甚好。怀尔德承认,拉赫玛尼诺夫是影响他最深的钢琴家,他永远不会忘记拉氏作品的的独特音色、他的造句以及速度;不过,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拉氏音乐的歌唱性。怀尔德自认他的演奏里也已经具备了这种歌唱性。“美丽”与“刺激”两个词语,可以用来形容怀尔德与霍恩斯坦/皇家爱乐乐团的这首拉氏钢协作品的特点。戏剧性的火力熊熊燃烧,热血沸腾,抒情片段充满诗意而不沉溺。不单钢琴演奏出色,就是指挥和乐队亦有最优秀的表现,绝对可以肯定是留声机史上最超卓的拉氏钢协作品之一。
乐队的层次和排列另人叹为观止。不但是天碟级录音,更是演绎的经典之作。Earl Wild的浪曼手法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活了,Horenstein和皇家爱乐的配搭亦是天衣无缝,构成一首动人心弦的佳作。——《CD天书&CD圣经》
Rachmaninoff(1873~1943)拉赫玛尼诺夫/Earl Wild(1915~) 怀尔德/Jascha Horenstein(1898~1973) 霍恩斯坦
专辑曲目:
1.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us 18: Moderato
2.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us 18: Adagio Sostenuto
3.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us 18: Allegro Scherzando
4. Schuber-Tausig: Marche Militaire
5. Weber-Tausig: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6. Rachmaninoff: Isle Of The Dead


[转载]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一些版本
詹尼斯(Janis)的“拉一”录制于2/1957,协奏为莱纳指挥芝加哥,五年后,在莫斯科巡演时又与康德拉申合作重录了此曲(水星出品),在五六十年代,录制这首曲子的演奏家不多,六十年代的这版后来被选入二十世纪钢琴家系列,可见演绎的权威性。
莫伊塞维奇的“拉二”录制于8/1955,协奏为Hugo Rignold指挥的爱乐乐团(EMI出品),李赫特的“拉二”录制于4/1959。
吉列尔斯的“拉三”录制于6/1955,克莱本的“拉三”录制于5/1958(RCA出品),协奏为康德拉申指挥空中交响乐团。
阿什克纳吉这张是六十年代初在西方崭露头角时的录音,弹的克制而唯美。


[转载]DG RCA DECCA 唱片公司的录音风格比较
DG是目前世界古典音乐唱片的第一品牌。它的录音水准一向毁誉参半。在音响界具有绝对权威地位美国TAS榜上,几乎没有DG唱片的份,这并非是美国人存心排挤。DG有许多录音音质都比较刚硬,而且音场比较朦,乐器线条比较臃肿。如库贝利克那套马勒就被评为“录音室里充满了干涩的空气”。如果在平庸的套装机上来听,就连卡拉扬60年代的那套属录音典范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也有类似倾向。DG的网站介绍CD时,几乎从来不标一下录音师是谁,这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个唱片公司是否不太重视录音。DG的录音的确少了些娱乐性,但对音乐本质把握上来看,的确又高过他人一筹。
首先,DG的录音拥有比较统一的乐器音色,交响乐团的声音听起来更有整体性,而不过份突出某种更容易出彩的乐器音色。甚至连高中低各声部在音色方面也出现了神奇的统一,而且各声部之间的平衡也处理得比较合理。其次,乐器线条的臃肿正是为了更好地让各声部之间相互交融,构成浑厚恢宏的音响实体。而且动态强劲更是为一致公认的。刚硬的音色使音乐更加地庄严凝重而略显冷峻。DG的录音使交响曲显得的更加气势恢宏,似乎拥无穷无尽的力量,展现在听者眼前的是庄重高贵的,高度凝练统一而又激情四射的音乐建筑。其厚重的音响真正符合德奥音乐的主流传统。听DG的唱片,每每让我们感受到德国的文化精英们所具有的那种重思辨、重理性的特点,但在倾向于冷峻的表面之下,是势不可挡的激情。
在卡拉扬60年代的《贝九》录音中,其录音所展现的气魄之大,音响之绵密,统一性之高,与其说是录音技术的里程碑,倒不如说是60年代的德国文化精英通过唱片制作这种生产行为向世界展示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精神。这个录音几乎锁定了DG的录音模式,即以一种张扬精英文化的方式来证明民族文化的深厚。正是这种理念,几乎所有的德奥音乐家都倾向于在DG录音。卡拉扬本人就曾说DG的录音师赫曼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录音师。这句话并非单指录音的技术,更在于录音师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底蕴。听过赫曼录制的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不禁让人怀疑采用别种录制方法的合理性。DG的录音无疑最好采用较优越的器材来进行重播。这又使DG的唱片带上了一层贵族气息。近年来,在数码技术(尤其是4D)的支持下,DG的音质开始变得更软一些,也更光滑,原来那种天鹅绒般的弦乐变得更像丝绸。这当然更招人喜欢,但其冷峻高贵的特色就少了许多,但其厚重结实、音色高度统一的特点还保留着。毕竟德国已由战后以现代主义为感召的艰难重建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多元娱乐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更为全球化的竞争浪潮,DG也不得不作一些妥协,1993年发行的那张穆特的《卡门幻想曲》,正是在技术与理念双重变化的策引下(指挥是动态好手美国人詹姆斯-赖文),取得了商业上的空前成功。
与DG形成较大反差的是美国RCA公司。这个公司的最初成名作当数立体声草创之初的录音《欢乐的巴黎人》。这张唱片演绎精湛,但显然纯娱乐因素在这张唱片中占据的主要地位,以后的一系列LIVING STEREO的都首先以音效见称。LIVING STEREO的录音鲜活而又生动,乐器质感活灵活现,柔媚弦乐尤其受人称道。RCA的录音师喜欢充分展现乐器的个性。在著名的《莱纳之音》里,我们可以听到近50年后依然鲜亮的声音。各种光彩照人,质感绝佳的乐器就像时装表演一般扑面而来,实在教人目不暇接。在“FERIA”一节中,钹的敲击把整个乐队都快淹没了。听RCA的唱片总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灯红酒绿百老汇的舞台。50年代正是战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繁荣时期,已经牢固地确立了其在世界上的头号大国地位,彩色电影技术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大街小巷招贴着玛丽莲·梦露的肖像,托斯卡尼尼在郁郁寡欢中死去,男高音兰扎被黑手党暗杀,社会激进思潮受到麦卡锡主的义打击。在那个年代里,高级知识份子只能在更纯粹的感管享受中寻求精神寄托。
50年代也是美国流行音乐大发展的时期,各种音乐形式层出不穷,已经预示出其日后取代古典音乐成为社会主流音乐形式的势头,古典音乐唱片公司日薄西山。水星公司被来自欧洲的菲利普公司吞并,RCA到了70年代已难以为继。于是LIVING STEREO系列在古典音乐黄金时代的最后一刻,凭借卓越的立体声技术,绽放出了录音史上最为缤纷多彩而又油润怡人的光辉。显然RCA这种录音特色更适于录制色彩绚丽的管弦乐或音乐剧。在LIVING STEREO系列中艺术成就得到最多公认的唱片就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如莱纳版的《图画展览会》,明希版的《达夫尼斯与克洛埃》。与水星公司的LIVING PRESENCE系列相比,LIVING STEREO的音场距离适中,乐器的音色更优雅,更唯美。LIVING PRESENCE的音场则较近,乐器音色很直接,也比较粗犷,打击乐的冲击力更强。RCA的艺术家们都是金元帝国的一等名流,在当初的美国音乐界能呼风唤雨,相对来说水星公司艺术家档次就低多了。水星公司台柱是明尼苏达的明尼阿波利交响乐团和芬内尔手下那支以演奏进行曲和舞曲著称的伊斯特曼-罗彻斯特铜管乐队。水星公司让人联想到豪爽的牛仔作风。
DECCA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差不多处在美国和德国之间。也许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缘因素促成了DECCA的录音面貌。与DG或RCA这种创立于录音技术发明之初的老字号相比,DECCA公司成立时间相对来说要晚上许多。在它逐步形成其录音特色和企业文化的上升时期,正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取得决定性突破的时候。信息技术,航天技术向人类展现了一个光彩夺目、深阔辽远的前景。在DECCA的录音中,音场是其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它的音场庞大无比,而又惊人地纵深,同时又绝对清晰透明。当索尔帝在他那张马勒第八中煽动起地动山摇的声浪时,那个响彻着嘹亮声响的音场让人真正信服了马勒关于这部交响曲的阐述:“想一想吧,我们听到的将不再是人的声音,而是太阳和行星在轨道上面运行时的唱歌。”人类在地球上,宇宙间完成着一项又一项的征服,DECCA也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冒险家式的征服:《尼勃龙根指环》、《海顿交响曲全集》。DECCA录音得到的音色富于光泽与细节,丰沛而又充满力量,但又相对比较讲究音色的统一,在声部平衡方面做得相对理性些。DECCA把录音师的地位放得相当之高,甚至还专门发行旨在介绍录音师的唱片,这让我们感到DECCA对个人技术的关注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DG也好,RCA、DECCA也罢,它们的过去都已不再回来,那些传奇般的声音只有在老录音中能听到,新近的录音作品已很难达到五、六十年代的高度。录音并非是纯技术的工作,更是录音师与艺术家精神面貌互动的结果。在丧失了黄金年代的特殊心态之后,就不可能指望今日实现超越。正如一个摄影师说的那样:“心歪了,作品也就歪了。”


文章收藏:云上的布鲁克纳
![]() |
在40岁之前,布鲁克纳几乎没有写过一个音符,他一直是在奥地利的林茨过着简朴的乡村生活,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教堂担任管风琴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布鲁克纳是自学成才的一位作曲家,在他青年时期通过自学和函授学习作曲法、对位法,然后在教堂学习了管风琴演奏。这在伟大作曲家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经历也造成了他的音乐的封闭性、自成一格的原因。而当他踏上奔赴维也纳的音乐之旅,决心去完成一个音乐家的使命之时,布鲁克纳已过了不惑之年。
布鲁克纳的音乐非常朴实,他的音乐线条起伏变化不多,似一条直线一般,当时常常被从反面评价,“布鲁克纳是一个天才的外行,他把一部交响曲重复写了九遍”诸如此类的嘲讽。然而这正是布鲁克纳交响曲与众不同之处------“无意识的内在统一性”。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并不是简单的按照前后次序进行排列的,他们之间的结构显示出一种有极其紧密关系组成的封闭的领域。他的交响乐具有内在的目的性,概括一个精神空间,把它封闭起来并加以充实。就这样,前后次序和并列次序相互交织在一起,使每一部交响曲看起来和其他任何一部可能有着密切和直接的关系。这种主题式的连接呈现在第二和第三,第五和第六交响曲之间,然后在《第九》柔版的终曲再现前两部交响曲的主题片断。通过这种主题摘要式的联系,是整部作品的链接具备三位一体的旋律。“三”这个数字在布鲁克纳的作品中起着微妙的作用并且几乎令人无法琢磨。
在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中,咆哮的铜管以及绵延的弦乐构成了其独特的“大规模声交”音色。他把演奏管风琴的经验用在管弦乐队的表现风格上,用中止或者是“波浪形态”的发展来制造音量或色彩的变化效果。听上去那似乎是巨人的音乐,把每一细部都厚实的堆积起来,组成宏大的幅度与崇高的品格,像海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的推向高潮。
![]() |
从第一到第九的创作历程看,他并不求在音乐的风格上突破自我,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上帝贡奉着,默默无闻的祈求上苍所给予的一切,并默默无闻的承受着命运的嘲弄,他是那种一开始就找到了上帝的幸运儿,所以在常人看来,他所创作的交响曲只能在死后几十年才能得以公演,是令人难承受的命运打击时,而在他看来却是上帝所作的习以为常的安排罢了,而无需去指责命运的不公,因为他的生命早已溶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诙谐曲乐章在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中是最独特和最富有生气的了,充满舞蹈性的画面憨态可掬,节奏的律动简直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诗充满勃勃生机,只有此刻布鲁克纳才回到世俗的生活中来,步伐是如此的厚重坚实,只能如此!才能支撑起早已纳入心中的对上帝的精神寄托。
![]() |
布鲁克纳虽勤奋创作并为音乐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但其生前始终未能获得像前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样的成功,甚至他的名气不如比自己小几岁的勃拉姆斯,在孤独与疲惫中布鲁克纳离开了人世。直到布鲁克纳逝世四十年后,他的音乐才得到全面推崇,这还要多亏了他的奥地利老乡,同样出自林茨的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在第三帝国的音乐圣殿中,布鲁克纳与贝多芬,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一起成为了永恒的旋律。随着一场又一场伟大音乐会的举行,指挥大师们率领那些顶级德奥乐团的精彩演绎使得布鲁克纳的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扬。第三帝国元首对布鲁克纳有多痴迷,通过纳粹相关人物传记回忆录便可略知一二。其典故之一是在希特勒自杀后,电台宣布元首死讯前用的哀悼音乐就是元首最爱的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中的柔版。
如果沉浸于布鲁克纳的音乐,必定为其崇高,宽广和深邃的乐思和结构所感动,人的灵魂在此时刻得到了不同寻常的深层次的震撼,无论听众是否信仰上帝,也许都会赞叹于布鲁克纳,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所塑造的,在人间的,非凡的,用纯音乐构筑的精神的教堂。布鲁克纳那九部交响曲和那气势恢宏的《感恩赞》,抒发了作曲家对造物主和他所创造的和谐的世界的无限崇敬。布鲁克纳的音乐中的每个动机永远是指向上方的,就像地上的人们仰视天际的上帝一般。
![]() |
在布鲁克纳辞世百余年之后的今天,他的音乐已被爱乐者广泛推崇,那九部交响曲的意义堪比贝多芬同类作品之伟大。尤其是在社会信仰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的今天,对于渴望精神寄托的爱乐者来说,聆听布鲁克纳将成为一种“朝圣”,难道不是这样么?
布鲁克纳交响曲唱片推荐
克纳佩兹布什 (Hans Knappertsbusch)
没错儿,正是克纳佩兹布什为我开启了飘渺于云上的布鲁克纳音乐的天门。
![]() |
如果不是听到了克纳指挥BPO演绎的“布九”,不知何时才会走进布鲁克纳的音乐世界。关于“布九”,老布未完成全曲便溘然长逝,虽只是三个乐章,但有一种过电般的快感,在“布交”中这可能是最纠结,恐惧,刺激的作品,“布九”乃末日必备,也是我的最爱。充满感官刺激的演绎,残忍死亡恐怖,克纳的音场比纳粹还纳粹,强大的音浪将一切毁灭。Audite出的这套克纳与BPO的唱片集在音质上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分别收有1950.1.28录音室及1950.1.30现场两个版本“布九”。史上最暴烈的“布九”第一乐章,非克纳而无不能。克纳的速度可以用“暴走”形容,杀气腾腾呼啸而过,这与他后期凝重缓慢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在第二乐章诙谐曲中,将布鲁克纳晚年“神经质”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如何,我都会极力推荐克纳演绎的布鲁克纳。
![]() |
克纳与VPO在1956年录制的“布五”是另一经典。曾有乐评人如此形容这张唱片:似乎是巨人的音乐,把每一细部都厚实的堆积起来,组成宏大的幅度与崇高的品格,像海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的推向高潮。而其晚年(1963年)执棒MPO之录音室版“布八”则是巅峰之作。此版第三乐章MPO的弦乐声部漫如星空浩如烟海,而铜管的悲鸣宛如志士的忧国之音。克纳中后期演绎布鲁克纳的风格是以沉重缓慢著称,直到克纳辞世十余年之后,又一位以缓慢著称的布鲁克纳大师站在了MPO大本营嘉斯台的指挥席上…….
切利比达凯 (Sergiu Celibidache)
年近古稀的切利在1979年接手MPO之后,他每一次演绎布鲁卡纳的现场都被乐迷视为朝圣。由于大师生前极力抵制录制唱片,导致很多人结识切利的音乐是在大师仙逝之后。通过今年EMI推出的切利大包子,人们可以有机会再次认识切利。
![]() |
然而我更要推荐的是日本厂牌ALTUS出品的两张切利日本音乐会现场,分别是“布五”和“布八”,晚年皈依佛门的切利两次东瀛之行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两张唱片更被切利粉捧为“神品”,其中的奥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虽然长久以来切利那种近乎于“打太极”的缓慢方式被人诟病,但在表现布鲁克纳的深度内涵,及其神性的方面无人能出其右。至于你喜不喜欢,反正我喜欢了。
切利的名言“音乐不是美,美只是通向音乐的诱饵。音乐是真!”,其实另一位大器晚成的布鲁克纳专家也说过类似的话…….
旺德 (Günter Wand)
德奥派指挥大师旺德直到90岁的时候还在演绎布鲁克纳,还在创造新的巅峰。旺德为他的高寿而自豪,这要归结于他当农民的先辈。他回忆到,二战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科隆,每场的音乐会都可能是最后的。这种害怕现在又回来了,甚至是在音乐会格外的成功和阳春三月的好日子里面。旺德对现场录音是坚定不移的,他拒绝重录,拒绝任何修饰,他认为重录就是撒谎,他曾这样说:“音乐就像是生命,谎言便是万恶之源。”
![]() |
![]() |
旺德的布鲁克纳就意味着虔诚与纯粹。旺德率其亲兵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NDR-Sinfonieorchester)曾缔造了数个布鲁克纳的经典版本,其中以在吕贝克大教堂现场演绎的“布八”及“布九”最为震撼,绵延的弦乐与宏伟的铜管构成了深邃的宇宙之音在教堂中回荡,神的残响。
![]() |
进入21世纪后,旺德90岁高龄之际与BPO合作,最后一次系统性的演绎布鲁克纳。与之前两次科隆,北德版本相比乐团演绎更具深度,音场更宽广,录音效果更好,这个系列可谓演录俱佳,感人至深。
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富特是大师中的大师,是第三帝国音乐圣殿中最璀璨的瑰宝,他棒下倾泻而出的布鲁克纳与贝多芬一样伟大。
![]() |
根据史料记载,1945年4月30日下午,希特勒自杀于柏林地堡中。5月1日晚9:30,汉堡电台连续播放了布鲁克那的《第七交响乐》柔版与瓦格那的几段音乐,紧接着接任国家元首的海军大元帅邓尼兹才宣布希特勒的死。其中所播放的布勒克纳《第七交响曲》柔板就是Teldec发行的这张唱片中富特与BPO在1942年4月1日的录音版本。
约胡姆 (Eugen Jochum)
谈论布鲁克纳的音乐,不能不提的一位大师就是约胡姆。其实,从他在24 岁时首次登台指挥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时开始,就已经意味着他作为“国际布鲁克纳专家”而出名了。约胡姆指挥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录制的那套“布交”全集可作为布鲁克纳入门推荐。
![]() |
日本厂牌ALTUS发行的约胡姆1986年东京现场执棒“大会堂”管弦乐团演绎的“布七”则是大师晚年绝响之作,其中的第二乐章堪比著名的富特版“帝国挽歌”,无尽的苍茫与悲凉,在这次在日本之行半年后大师撒手人寰。
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
可以说布鲁克纳的音乐始终贯穿了卡爷的整个音乐生涯,直到他留给世间的伟大遗作-----那张1989年VPO金卡版“布七” 。
![]() |
虽说卡爷盛气凌人的霸气与老布封闭性的音乐风格不太吻合,但若不深品,单从听觉上过瘾来说,卡爷的布鲁克纳在音响上是“加强版”的,50年代的“布八”,60年代的“布九”,70年代的“布五”,80年代的“布三”,“布七”都是大场面的音响盛宴。
第三帝国时期是布鲁克纳音乐全盛期,诞生了很多演绎布鲁克纳的大师。卡巴斯塔(Oswaldo Kabasta),元首的中将,开创MPO黄金岁月,其遗留下的录音屈指可数。此后的大半个世纪中MPO始终是布鲁克纳音乐的终极演绎权威。
![]() |
东德大佬阿本德罗特(Hermann Abendroth )的高压音场令人窒息,其执棒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1951版“布九”,第三乐章中的阿本与莱比锡广交已无法阻挡的沉缓的陷入宇宙黑洞;舒里希特(Carl Schuricht)在1960年代率VPO的成功演绎创造了布鲁克纳音乐的另一巅峰,其风格是神圣,高尚,明亮;伯姆(Karl Böhm)与VPO是纯正德奥系标签,高贵气质与深度内涵的完美展现。
瓦尔特(Bruno Walter)的“布九”被捧得很高,听来有些无感。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的“布六”名不虚传。
![]() |
一生多灾多难的克伦佩纳最能体会布鲁克纳的坎坷,柔板中的真情流露,尾章的升华,这是“布六”最经典演绎。
战后成长起来的大师们,布列兹(Pierre Boulez)的色彩,朱利尼(Carlo Maria Giulini)的文艺,辛诺波里(Giuseppe Sinopoli)的深沉……其中布列兹那张是在布鲁克纳长眠之地圣佛洛里安教堂现场录音。
布鲁克纳的音乐进入一个新千年---公元21世纪。“新生代”德奥专家蒂勒(Christian Thielemann)曼执棒MPO这版“布五”是录于2004年慕尼黑爱乐大本营嘉斯台的现场录音。音场浑厚,气度不凡;藤斯泰特(Klaus Tennsted)与BPO合作的“布四”中规中矩;而与伦敦爱乐合作的“布八”则充满力量,这张EMI双子星很超值。
![]() |
在最近的收藏中比较震撼的聆听来自于有“日本富特文格勒”之称的朝比奈隆(Asahina Takashi)在朝比奈的精心调教下,二流乐团居然爆发出了强大的德奥气质。与“东响”1991年3月16日合作的“布九”被日本乐评界公认认为是朝比奈的巅峰之作。在听过这么多版本后发现朝比奈的布鲁克纳是可以排在前十位的,其演绎中所发出的巨大能量,以及深厚的音场,让人不禁感叹,这个日本人居然演绎出了纯正的德国味儿。
丁特纳(Georg Tintner)的“布交”用的全是罕见的原始谱,较之其他版本长度均有所增加,更真实体现了布鲁克纳的音乐。而且将布鲁克纳两首创作初期的习作交响曲(00号及0号交响曲)收录其中。
![]() |
其中丁特纳这版“布三”可用高潮迭起来形容。另外这套原谱版“布交”中苏格兰皇家乐团的表现明显比爱尔兰国家乐团出色许多。
原文网址:http://www.douban.com/note/191531413/


文章收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几个推荐版本
资料来源:http://www.douban.com/note/247116115/
【一】卡萨尔斯3O年代后期的录音
中文名称:巴赫 大提琴无伴奏六首组曲
英文名称:Bach Cello Suites
版本:三星带花版(2CD)
发行时间:1998年
专辑歌手:Casals
简介:
专辑介绍:
演奏巴赫这六首无伴奏组曲,最富于启示性的也是最早的权威的版本,当然是卡萨尔斯3O年代后期的这个录音。这些组曲曾被相当多的音乐家演绎,卡萨尔斯的浑厚有力,富尼埃的舒展如歌,罗斯特罗波维奇轻盈而显得匆忙,初听上去简直就象不同的作品。卡萨尔斯的录于30年代(36年至39年)大师刚过了60岁之后。我一向怀疑四十年代和之前的所谓历史录音,认为无论上一代大师们的演奏如何精彩,但毕竟录音技术有限,很难保留真实的演奏的音响。如果把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演奏看作一幅色彩斑谰的油画。卡萨尔斯就是早先古朴的铜版画,线条坚实挺劲,具有难以想象的力度,像是凸现于整个画面之上种线条一旦在你面前显出须眉皆动而欲飞舞之状时,真是要令人心魄俱与的。巴赫的精神,在这里始终是回荡在音乐的空间之中,而不是从中沁出来。
卡萨尔斯手指的力量惊人,不知是否得益于他边拉琴边抽雪茄的缘故,大提琴像是他的一件玩具。长期来,卡萨尔斯的这套录音已被公认为为这个作品的里程碑式的权威演绎。他的这一成就来自他对这部巴赫巨著的长达几十年的精心研读和作品精髓的发掘。据他自述,从13岁时他在一家旧书店发现这套作品的乐谱开始,他在这套作品上每天研读练功12年,到25岁才鼓起勇气第一次公开演奏其中的一部全曲。又过了35年,才在录音公司的长期不断催促之下答应录制这套作品,使我们今日能得以领略一代大师对这套作品的解读。
【二】史塔克70岁高龄之际,于RCA灌录的第五次录音
中文名称:史塔克 - 巴赫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英文名称:Janos Starker - J.S. Bach - Suites for Solo
Cello
发行时间:1992年
专辑歌手:史塔克 Janos Starker
简介:
专辑介绍: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史塔克、罗斯特罗波维奇、傅尼叶、马友友等无数大师都屡次争相诠释这一纪念碑式作品。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史塔克已经先后五次灌录巴赫的这一惊世巨作,都获得了极好的评论,并为他带来了1998年度葛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的荣耀。本专辑收录的是他在70岁高龄之际,于RCA灌录的第五次录音。史塔克认为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他冀求每一次的演奏,都更接近这套乐曲的真理。
对比以前的四次,此第五次演奏录音里,细节更多,表现也更精确,史塔克在展现着他的速度与演奏力度的同时,以其一贯充满活力的风格诠释着,琴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坚毅。
专辑曲目:
DISK 1
Suite No.1, BWV 1007, in G/G-dur/sol majeur
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1. Prelude 前奏曲 2:40
2.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5:26
3. Courante 库朗舞曲 2:31
4.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3:13
5. Menuet 1&2 小步舞曲 3:15
6. Gigue 吉格舞曲 1:24
Suite No.3, BWV 1009, in C/C-dur/ut majeur
C大调第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7. Prelude 前奏曲 4:17
8.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4:02
9. Courante 库朗舞曲 3:05
10.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4:32
11. Bourrée 1&2 柏雷舞曲 3:28
12. Gigue 吉格舞曲 3:10
Suite No.5, BWV 1011, in C Minor/c-moll/ut mineur
c小调第五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13. Prelude 前奏曲 6:40
14.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7:26
15. Courante 库朗舞曲 2:14
16.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3:34
17. Gavotte 1&2 嘉禾舞曲 4:28
18. Gigue 吉格舞曲 2:37
DISK 2
Suite No.2, BWV 1008, in D Minor/d-moll/ré mineur
d小调第二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1. Prelude 前奏曲 3:50
2.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4:08
3. Courante 库朗舞曲 2:14
4.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5:00
5. Menuet 1&2 小步舞曲 2:58
6. Gigue 吉格舞曲 2:39
Suite No.4, BWV 1010, in E-Flat/Es-dur/mi bémol majeur
降E大调第四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7. Prelude 前奏曲 4:36
8.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4:12
9. Courante 库朗舞曲 3:47
10.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4:07
11. Bourrée 1&2 柏雷舞曲 5:04
12. Gigue 吉格舞曲 2:36
Suite No.6, BWV 1012, in D/D-dur/ré majeur
d小调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13. Prelude 前奏曲 5:13
14.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6:21
15. Courante 库朗舞曲 3:51
16.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4:54
17. Gavotte 1&2 嘉禾舞曲 4:10
18. Gigue 吉格舞曲 4:13
【三】罗斯特罗波维奇
中文名称: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英文名称:J.S. BACH Cello Suite
发行时间:1996年01月16日
专辑歌手:Mstislav Rostropovich
简介:
专辑简介
大提琴顶级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62岁高龄是灌制的唱片。大师一改纯阳刚猛的气势,在这张被奉为“大提琴圣经”的专辑中展现出了细致入微的情怀,半个世纪演艺生涯的沉淀与结晶,半个世纪对生活的感悟,全部倾注在了这六首乐曲之中,用心感悟吧…
专辑曲目:
CD1:
01-07 Suite Nr.1,(G-dur/in G major/cn sol majcur)
08-14 Suite Nr.4,(Es-dur/in E flat major/cn mi bcmol
majcur)
15-21 Suite Nr.5,(c-moll/in C major/cn ut mincur)
CD2:
01-07 Suite Nr.2,(d-moll/in D minor/cn re mineur)
08-14 Suite Nr.3,(C-dur/in C major/cn ut majcur)
15-21 Suite Nr.6,(D-dur/in D major/cn re majcur)
【四】马友友
中文名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英文名称:Suites For Solo Cello
发行时间:1996年
专辑歌手:马友友
地区:美国
专辑介绍:
如果说巴赫和他的音乐即是宇宙现象本身,那么他(它)们便不仅仅是地基而是整座大厦,便不仅仅是骨骼而是整个血肉之躯,而何况他(它)更是本质,更是灵魂?肉体与灵魂,精神与物质,内涵与形式,理智与情感甚至人与音乐,难道是可以拆开来分析的吗?这些事物均衡而有机地构成了巴赫的音乐生命,它与宇宙同构。
人们只能把握有形之物的大小差异,“这棵树多大!这块石多大!”;却少有人会说:“这天多大!这地多大!”因为天地即是大的本身,它完全在“我们”的范围之外,却宽怀仁厚,绰绰有余地包容和孕育着人类,人要做到,只有无私无畏,无欲无求者才能成功,那么巴赫做得到吗?
他生于一个音乐家族,是个虔诚的教徒,一生以“为上帝传声”为业,但一个人很难一生都为一个崇高的目的作曲,他子女众多,有时为了糊口,有时则是王宫贵胄之命,他生活困顿,但未至潦倒。他抄写过无数乐谱,但并未读万卷书,虽有游历,却非行万里路。这份履历与许多前辈后生比起来,实在小儿科,但他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且为数众多。很难说明他的胸怀何以广大,这背后是个怎样的迷?也许我们永远只能部分地解答,我相信他的内心始终是纯净的,一个有稳固的精神信仰,对生活没有过分欲求和野心的人才配有这种博大、从容和平静,能让神栖居于人的心灵,才会变得高尚。在巴赫那里上帝与理性是同义词,剩下的,便只有用天才去解释了。
如果不是卡萨尔斯的偶然发现,这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便永远在尘封之下了,正当年少的卡氏在买得一只新琴后搜遍城中乐谱店,以期找到可供大提琴演奏的谱子,果然被他在一铺子的箱底觅得这套稀世珍品,那些愿意聆听宇宙之声的人有福了。自然,卡氏对这套伟大作品的发掘研究,对巴赫,对大提琴演奏史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巴赫为数众多的作品中最具“元素”性质的巨作之一,结构严谨、精密,高度理性又平易近人,内涵深刻又时时洋溢着情感的光辉,是音乐史上难得的具有理念的高度,情感的深度,技巧的难度和接受的广度的杰作。它被称作大提琴的“旧约圣经”,是演奏家技术与修养的试金石,而从作品的总谱上,更显示出巴赫对大提琴演奏技巧的创造性和预见性。
列举一些录音版本不是要辨是非,因为艺术本身没有对错,但演奏者的境界,水平确有高低之分,唱片录音制作也有优劣之别,这是客观存在的。一部作品的伟大往往是从比较中凸现的,巴赫之伟大,就在于其作品可以从无数个角度出入。中国的古琴曲谱,只有具体的指法,音乐是抽象的,靠演绎者之感想及修养而成形,巴赫的乐谱则只有音符,没有感情和速度标记,更谈不上弓法、指法,只有到了演绎者手上才变作具体的音乐。不断地以不同的方式比较,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理解作品。我之所以要强调这点,是有感于后现代主义文化之所谓“多元并存”,它在使艺术民主化的同时也模糊了艺术的标准与界限,使混水摸鱼成为易事,也让商业炒作觅到更多机会,所以比较是有意义的。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乐谱没有明确的指示,而每位演奏者的理解又不同,标准该如何而定呢?我想,均衡应是聆赏这部作品的关键。它适于作品中一切的对比因素而又以速度和节奏为甚。曾有人问阿沃.帕特(当代爱沙尼亚作曲家,以写作圣咏、颂赞等宗教作品著称)当以什么速度演奏其作品时曰:“心跳的速度!”这个回答完全可用在巴赫的作品上。人皆能自然地呼吸,而艺术与生命同构,当你放下成见、偏见,放下惯性、惰性,放下头脑中一切的知见障碍,回复到最自然的身心状态,你会找到最合情理,最贴切的速度和节奏的。至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同而对乐句乐段作不同的快慢处理并不影响它们之间过渡、衔接的自然妥帖和均衡。同样,音色的处理也不例外,但我并不相信存在一种绝对的巴洛克音色。因各人所用的琴和技法及录音方式各异,所以无须强求一律。作品的结构有极周密的内在逻辑性。如何把握乃见仁见智,不过从中可见演绎者的心胸与气局之大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应是正道。
卡萨尔斯的演绎具有开拓性意义,如果说卡氏是大提琴演奏技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人物,那么这种关键性则更多地体现在这套组曲上。卡氏的录音版本(EMI)无疑最具经典性和文献价值。从少年时代发现乐谱至中年才首演,足证其研习之深入及对艺术之负责。不过它作为一个爱乐者必备的版本却并非完美无缺。尽管卡氏的技巧和修养在他那一辈名家中已属一、二之选,然而与后起一代相比,显得瑕疵稍多,音色、乐句的转换衔接无法做到不着痕迹。与后人普遍全面、干净凌厉的技巧相比,确乎稍逊。而且该版本录音太早,音效之差让人难以卒听。尽管其精神上的意义无可比拟,但我将不把它放在版本比较的序列之中,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文化“孤本”看待。而皮亚蒂科夫斯基和富尔曼的录音我未曾听过,所以不能评论。
法国大提琴学派为巴赫这套组曲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富尼埃、托特利耶、詹德隆、纳瓦拉并称“四骑士”,皆录有质量至高的全曲版本。托氏先后有两套,富氏则有三套之多,且尤以他的Archiv版本最受欢迎,他的速度舒缓,节奏把握恰到好处,几乎是所有版本中最为合理妥帖者。音色温厚,内涵深刻,情感流露自然,这个演奏如娓娓道来而又虚怀若谷,并不以表现自我为目的却自有个性,且拥有一种浓烈的慈父性格,恰与巴赫人格与作品特有之父性相契合。且录音优良,确实是首选版本。托特利耶(EMI)是卡萨尔斯的学生,直接秉承了卡氏风格中强劲的一面,稍硬的音色和明晰的结构感总让人觉得他象个德国而非法国的演奏家。虽然托氏极重节奏,并在演奏中刻意加强了重音,但布局和乐句之间的衔接还是稍有生硬和不自然之处,似乎稍欠些思虑。六十年代是托氏盛期,所录版本比八十年代版在技巧上更为流畅,晚年的版本多了些随意性。詹德隆要不是早逝,成就当不止于此。他的演奏(Philips)风格唯美,深具法国式的轻灵、典雅与柔和,很有沙龙味。演奏技巧也颇高,较重细节,不过在思想上稍欠深刻。纳瓦拉在晚年所录的版本(Calliope)确是一份令人惊喜的厚礼。这位录音不多而一直被人忽略的大师带来了一个几近胜境的演绎,平朴、恬静、优雅、自然。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这个完全褪去功利色彩而直见心性的演奏,轻松得像是在自家庭院拉给自己听的,但它绝对不缺乏深度。听他的演奏,很容易想起一个词:play!尽管人至晚年,技巧稍有不稳,个别难度乐句已有明显的音准问题。但无损格调,堪称逸品。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独特发音,音色与别不同,一听便知,很是有趣。此版获法国“黄金音叉奖”,实至名归。我曾见一帧纳瓦拉早年拉琴照片,嘴里叼着长烟嘴,一派贵族风范,悠闲得很,又高傲得很。那副风骨与派头,恰恰是那一代西欧乐人的最佳写照,这种由内而外的信心与气度,至当今一辈,少见了。
二十世纪的大提琴领域无法绕过两个人物,一个是史塔克,一个是罗斯特洛波维奇。两位“王者”皆对巴赫组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史氏先后录有五套之多(较常见的是EMI,Mecury,RCA的版本),处理手法稍有差异,只是一套比一套成熟老辣,大师却道前两套只是顾及结构与技巧,最后一套才敢把感情放开。此番话语竟出自一位拥有无坚不摧的演奏技巧的“大提琴之王”之口,实属难能,从这一点可见巴赫作品之高难,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一位艺术家谦恭,严谨的品格和对作品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 EMI一套录于五十年代末,为单声道录音,Mecury一套录于六十年代初,在这个“发烧”级的录音里,让我们见识了史氏辉煌的演奏技巧:音准丝毫不差,运弓滴水不漏,难得的是首尾一贯无一松懈,真有钢腕铁指才能做到,史氏的技巧应是所有版本中把握最为稳定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史氏的处理布局宏伟,结构坚固,声部和线条清晰而连贯,音色集中几乎无半点渣滓,速度快慢得宜,节奏精准。有人说史氏之风格“呆板”,情感上较“冷”,如果此说用于史氏所演奏的浪漫主义作品而尚可成立的话,那么在巴赫的作品上就不对了。以史氏之性情,拉巴赫最适合不过,从他三套录音中,我们可以通过清泠而遒劲的琴音感受到演奏家那股内敛而含蓄的情感。尤其在九十年代录的RCA版中,音色更浓郁醇厚,情感更深沉广阔。技术上更无半点衰退,实在是巴赫组曲录音中的大手笔。与之相反,罗斯特洛波维奇一向以热情著称,这位撼不倒,打不死并敢于向一切难度挑战的艺术英雄,过了花甲之年才“鼓起勇气去灌录巴赫的所有组曲”(罗氏语),可见其对作品的重视程度。然而一代宗师倾注半生经验所录的全曲版本却不尽人意。老罗的诠释是浪漫化的,切入的角度独特,在观念上言之成理。六组曲子,六种格局,六种意境,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成一整体,光,哀伤,辉煌,庄严,黑暗,黎明,仿佛人类生命的历程,蕴含着思想境界上的递进和升华,像一部伟大的精神史,在一篇论文及一套影片中,罗氏对此乃至方法与技术的运用皆有周详和令人信服的阐述。问题是观点毕竟限于语言和文字,听罗氏的演奏却无法体现如此庞大的气局。把六组乐曲作如斯设计是否过于刻意姑且不论,也不说斯拉夫民族是否不适于演绎这种作品。单以他无甚特色的发音,稍显松懈的运弓,力不从心的乐句转换,过于平白的过渡句,其技巧之衰退迹象已经显现,自然无法展示出作品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原初之光”为题旨的第一组曲苍白而缺乏吸引力,最能体现罗氏深厚情怀的第二组曲已失却往昔风采(罗氏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尤其是葬礼上演奏此曲),第三组曲体现不出应有的技巧高度。罗氏自己寄予重望的第六组曲虽有特色但欠缺说服力和完整性。在这个录音中,罗氏好像失去了往昔的魄力和神采,对于作品的想法已无法通过演奏而自圆其说了。《企鹅指南》给予的三星带花荣衔似乎无法体现其公正性。麦斯基是爱沙尼亚人,但作为罗氏高足,传承上应算苏俄弟子。很难设想一个象他老师一样承受过身心苦难的人竟形成了这样古怪的艺术面貌。他既没有在重重铁幕的围困中铸造出内在的反抗精神,也没有因想脱离尘世纷争而显示出的豁达和超然。如果说罗老师的豪迈与激越偶然会稍有过火的话。那么麦氏则把这一风格带离了正面而滑向畸变——生硬,造作,偏激。恕我不敬,如果这种略带病态的狂野用在斯拉夫音乐中尚勉强可行的话,那么这放在巴赫的作品中实在是灾难。麦氏的第二次录音(DG)之矫揉造作比之第一次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莫名其妙的分句,突兀的速度和节奏,毫无理据的结构布局,使整部作品显得油头粉面,扭捏作态。个别乐句实有肉麻之感,千万人演奏巴赫便会有千万个巴赫,这正显示出巴赫作品的伟大和包容性。但这并不等于说这些被包容的小巴赫都是好巴赫。并不等于说所有不同的演绎都在同一个水平上。艺术个性,只嫌少,不嫌多。艺术创新,理当鼓励褒扬。但必须知道,并非所有创新都是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但罗马只有一个,搞艺术,从心所欲固然好,但要做到不逾矩,则难了。这个“矩”,即是标准,即是界限,即是规律,把自然随意变成了漫无节制,受损的是艺术和艺术家自己。客观地讲,麦氏的版本并非没有优点,强烈的力度对比,浓烈而多变的音色几近魔幻,只是其任性违反了演绎巴赫作品必须要自然的客观规律,变得像个坏小孩了。
德国似乎并不盛产弦乐演奏家,多年来活跃于国际琴坛的大提琴家好像就席夫一人,也许冷静理智地德意志人不适合这种富于感情和歌唱性的乐器。席夫的演绎风格正是日耳曼气质的最好体现“坚实、强劲、自信、肯定。精于钻研,理性精神无孔不入。逻辑性条理性贯穿了整部作品,席夫所写论文认为演绎巴赫不应带一丝情感,这观点我并不同意,也正基于此点,席夫的境界便要稍低一筹。任其高超的技术和整体性使这缺陷多少得到了弥补,音色较硬,分句很细,很干净,声部清楚、风格冷峻,无懈可击,但面无表情,不动声色。没有灵感的溢出,也无法牵起一丝遐想,像一枚被榨干汁液的坚果,少了些味道。
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和地域总有些人瞧不起美国文化。但友友确实是匹好马——谦虚笃实,温厚和善,风格明快清朗,流丽而婉转。所谓秀外慧中是也。如果不是影碟《来自巴赫的灵感》的商业意味减低了它的艺术格调,马氏所录的版本(Sony)价值会更高。他技巧娴熟,音色柔和,节奏灵活,演绎中肯又处处洋溢出热情的光彩。第一组曲前奏曲一开篇便觉朝霞闪现,波光粼粼,令人遐想。难得乐谱早已烂熟于心却毫无老气,可谓游刃有余。有意思的是他的演奏带着很强的表演性和即兴性,从头到尾都很新鲜。但缺点也在于此,由于过度的兴奋,乐曲演奏一直处于高亢的状态,滑音用得太多,欠了些沉实,结构不牢并几度有溃散之意。这位在美国成长的华人自然带着一种美国特质: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游戏感,似乎一切都那么轻松。想来马氏驰骋乐坛十数年,春风得意马蹄轻。那套影片便是这种状态的反映,它并没有太大的艺术价值,而只是凸现了美国文化的浅薄的一面,当然也表明了马友友是个爱玩的大孩子。巴赫的源头毕竟在欧洲,马氏的演绎并非根生只是枝叶繁茂的影像而已(尽管它非常好听)。
白马过隙,黑马而立。贝斯马的两个版本(RCA,
Sony)是对乐器、乐谱、乐理作了深入研究和考证后得出的一枚果实,难得的是找不到一丝陈腐的学究气息,不仅清新可人,且令人回味良久。手法简练概括,速度快慢得宜、节奏、音色、力度都做得那么合适和贴切。经其考证,第六组曲当是写给五弦高音大提琴(cello
picolo)所用的,所以他的版本的第六组曲使用了这种古老的乐器,音色超拔,格调明快。这是个容易被人忽略但艺术价值奇其高的版本。更不能忽略的是,它是近年西方乐坛掀起的“本真”运动的先声。这一复古又非古的风气波及甚广,已成时尚,后生一代的演奏家都不免受些影响。与贝氏一样在第六组曲使用高音大提琴的版本我还有两个。如果说蒙尼盖第的版本(DUX)因不得要领,节奏显得拖沓迟滞,发音疲软而乏善可陈的话,那么威斯普尔维的版本则值得大书特书(channel
classics),威氏是欧洲近年涌现的大提琴新秀,却没有“新新人类”浮躁和花哨。尽管他的个人气质还不是很强,境界还不能和前辈们相比,但其平静而朴素的风格却很能触动人。他的演绎规模不大,但气度却不小,理路清晰而透明,音色清丽,如珠如玉,速度、节奏流畅舒缓,分句很有特点,没有故作的深刻,也没有炫耀技巧。在情调上很巴洛克又很现代。他并没有站在时尚的对立面,却做到了随流而不俗,还有几分可爱的书卷气,殊为不易。属于“本真”演奏的版本,还有基斯包姆的版本(Virgin),演奏流露了一份难得的“平常心”、细腻、亲切、平易,格调颇高。
除全集录音外,选曲录音也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优秀版本,如杜普蕾(EMI),谢夫兰(yedang)、迪敏加(ECM),其中最有趣的是迈那迪在1957年的实况录音(orfeo),斯人技巧已衰退至无技巧可言,干、硬、涩的发音也谈不上什么音色、走音,跑调,速度慢至不能再慢,三部选曲足足用了73分钟,老头儿还在那兴奋地边拉边唱,让人忍俊不禁。但这只以蚁的速度前行的老龟,直达本质,使我们忘记了技术和形式,也许没有谁会青睐这个版本,但我一听再听。
当然,艾格.梅耶用低音大提琴演绎的版本(sony),珀尔用竖式古大提琴(gamba)演奏的版本(HM)在展现其研究成果时,也为我们的欣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Philip最近发行一套今井信子以中提琴演奏的全曲版本,旨在表明中提琴的音色比之现代大提琴更接近当时的音色。演奏时少用揉音,以顺应现今之“本真”运动而向当时的演奏方式靠近。当然,要存什么观点和角度,乃见仁见智。不过以今井信子的能力和修养,似乎还未足以支撑得起巴赫作品如此宏大的气局。此版本推出的目的,也难脱其商业气味。
新的版本还会层出不穷,继续为我们提供通向巴赫的门径,这只会进一步证明巴赫的伟大。而我也会继续以搜寻这套唱片的版本为乐。唱片终会朽坏,但巴赫和他的“宇宙之声”却因为是人类精神领域里一笔真贵财富而成为永恒。
【五】Fournier, 1977版本
中文名称: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英文名称: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版本:Fournier, 1977, Philips
专辑歌手:BACH 巴赫
简介:
富尼埃的录音录于60年代初,大师接近60岁时。这时,立体声录音技术早已成熟。那是个大师录音杰作不断涌现的年代。富尼埃在录制了这个录音之后的年代中,巴赫这套作品逐渐变成了他的演出曲目中的焦点。在1974年,也就是卡萨尔斯死后的第二年,富尼埃应邀到法国南部的普拉德斯(Prades)在卡萨尔斯创立的年度音乐节上演奏这套巴赫组曲。那天在普拉德斯城外的圣米切德卡萨教堂内坐满了听众。他们深深地被富尼埃追思卡萨尔斯的演奏打动。在全曲结束时,没有鼓掌,而是全部听众在寂静中肃立。
富尼埃的录音录于60年代初,大师接近60岁时。这时,立体声录音技术早已成熟。那是个大师录音杰作不断涌现的年代。富尼埃在录制了这个录音之后的年代中,巴赫这套作品逐渐变成了他的演出曲目中的焦点。在1974年,也就是卡萨尔斯死后的第二年,富尼埃应邀到法国南部的普拉德斯(Prades)在卡萨尔斯创立的年度音乐节上演奏这套巴赫组曲。那天在普拉德斯城外的圣米切德卡萨教堂内坐满了听众。他们深深地被富尼埃追思卡萨尔斯的演奏打动。在全曲结束时,没有鼓掌,而是全部听众在寂静中肃立。
【六】沙夫兰 Daniil Shafran
中文名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_沙夫兰
英文名称:Bach Cello Suites_Shafran
专辑歌手:Daniil Shafran
地区:其他
语言:其他
简介:
专辑介绍:
沙夫兰1923年生于列宁格勒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着名的列宁格勒爱乐的大提琴首席,母亲则弹钢琴。他从小受到的教育除音乐外,便是被教导人生要奋斗不息,朝最高目标迈进。以至平时的排练都穿着燕尾服,象动真格似的。在苏联,被作为强大的宣传武器的文艺时正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超常艺术天赋的少年儿童会被集中训练,以备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象小提琴家柯岗即出自天才儿童班,而后来的少年基辛则更是个中之“超级武器”。沙夫兰八岁即随施特里默尔学习,两年后,他作为十位精选之一进入着名的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继续在施氏门下学习。这位杰出的教师给沙夫兰的艺术生涯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他很有个人魅力,而且非常开明,精通文学、艺术和法律,对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却从不强迫学生面面俱到,而是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1937年,沙夫兰以非官方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全苏大提琴比赛并夺得第一而一举成名。他获得的奖品是一把1630年制作的阿玛蒂名琴,这把琴伴随了他整个艺术生涯。此后,沙夫兰分别在1949年的布达佩斯民主青年节音乐比赛和1950年布拉格的哈鲁斯·维汉比赛中与罗斯特洛波维奇并列第一。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毕业后,他移居莫斯科,与作为钢琴伴奏的妻子尼娜·穆兹尼安一起开始了真正的职业演奏家的艺术生涯.
【七】Truls Mork 莫克版
中文名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英文名称:Bach Cello Suites
发行时间:2004年
专辑歌手:Truls Mork
地区:英国
语言:其他
简介:
专辑介绍:
「音乐之父」巴赫,无疑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如果要将他的作品做最简单的时期区别,可粗略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是1708-1717年间的威玛时期,此时最主要的作品是管风琴曲。第二阶段是1717-1723年间的柯登时期,虽然仅有短短的六年,但却是他器乐曲创作最旺盛的阶段,包括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布兰登堡协奏曲、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创意曲、十二平均率等等,都在这个时期完成。第三阶段是1723-1750年间的莱比锡时期,此时主要创作为合唱曲。
原本在威玛担任唱诗班指挥的巴赫,卷入了威玛公爵以及侄子奥古斯特两人之间的纷争,导致巴赫与乐长之职擦身而过。郁闷之际的巴赫,正巧获得柯登的雷奥波特侯爵的赏识与邀请,1717年他决定离开要威玛皇室投效柯登皇室。但由于雷奥波特是喀尔文新教教徒,与信奉路德教派的威玛公爵「立场」上有所抵触,因此威玛公爵在放行前刻意刁难巴赫,判他入狱四周。您一定想象不到吧!受到后世景仰的音乐之父巴赫,当年竟然坐过牢。
离开威玛之后的巴赫,已经拥有无数管风琴曲,但是他在柯登的六年中却创作了更多的器乐曲。1717年到达柯登的巴赫才32岁,却在事业上达到另一个顶峰,他受命担任柯登的宫廷乐长。当时柯登的雷奥波特侯爵与一般的皇室贵族相当不同,他除了具备平易近人的性格并充满人情味外,加上从小便学习乐器因此有浓厚的音乐修养,经常与巴赫等宫廷音乐家打成一片。巴赫在柯登倍受雷奥波特礼遇,不仅环境优渥同时在1721年底娶了第二任的老婆Anna
Magdalena,工作家庭两得意的情况下,巴赫甚至有了在柯登过一辈子的想法。
既然主、客观状况都显示巴赫在柯登相当顺利,为何1723年他还是离开了柯登来到莱比锡呢?原来器重巴赫的雷奥波特侯爵后来再婚,这位新的侯爵夫人对音乐一点兴趣都没有,逼迫着侯爵放弃一切宫廷中的音乐活动,在「音乐再美,难敌枕边细语」的情况下,巴赫当然有另谋出路的自知之明。(至于,莱比锡之后的状况就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巴赫与第一任妻子玛丽亚?巴鲁巴拉相处十三年,她留下七个小孩后辞世。第二任妻子Anna
Magdalena嫁给巴赫时只有二十岁,当时巴赫与前妻所生的小孩最大的已经十三岁了。Anna
Magdalena虽然与巴赫相差十六岁之多,但是她却是巴赫艺术成就背后最重要的「无形的推手」,教养良好的Anna
Magdalena不仅能够打点繁重的家务,同时还以女高音的身分活跃于乐坛,并且经常帮巴赫抄谱。为了感念Anna
Magdalena的辛劳,巴赫还曾谱写古钢琴小曲送给她。
当时在科登宫廷里有两位古大提琴家(Viola da gamba)傅贝尔曼(Christian Ferdinand
Abel)、李尼希克(Christian Bernhard
Linike,同时也是此曲首演者),巴赫便以他们为对象,谱写这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当时古大提琴有六根弦,而巴赫则发展出了一种五弦大提琴(Viola
pomposa),因为想试试新乐器的性能,因此引起他创作大提琴曲的兴趣。
几乎在同一时期,巴赫也写了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组曲,是每位小提琴家必录的经典。但也许您感到好奇,为何巴赫为大提琴写的无伴奏只有组曲,而没有奏鸣曲呢?反观无伴奏小提琴曲则是组曲、奏鸣曲基交替出现,风格丰富许多。据了解,因为当时大提琴主要负责的是数字低音的工作,担纲独奏演出的情况实在不多,加上那时股大提琴的音色黯淡、朴素、共鸣度不佳,因此如果以它来演奏奏鸣曲这种着重架构、强调主题发展的长时间乐曲,过于严肃的主题加上沉闷的琴音,恐怕听者会感到烦闷而睡着。因此巴赫选择情绪轻快多样的古代组曲为形式,为大提琴谱写了六首组曲。(他所写的三首古大提琴奏鸣曲因为有大键琴合奏,因此情况另当别论。)
组曲顾名思义是由许多小曲「组合」起来,在当时组曲有其约定成俗的「配套」组合,也就是「阿勒曼舞曲-库朗舞曲-萨拉邦德舞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的标准组合模式。在十七、十八世纪,组曲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乐曲形式,以巴赫的作品为例,就曾写过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等按照配套创作的组曲型作品。
组曲中的每一首舞曲,不管是何种舞曲通常都是两段式(前半段反复,后半段也反复)的歌谣舞曲,一连串舞曲串成一整首组曲,舞曲与舞曲彼此间的形式、调性相同,因此它们主要以节奏性格、速度快慢来区分辨识。
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写成,六首组曲的调性分别是G大调、d小调、C大调、降E大调、c小调、D大调,每一首组曲由六段舞曲组成,除了依照「阿勒曼舞曲-库朗舞曲-萨拉邦德舞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的标准组合模式外,最前面都加上前奏曲,此外在美首组曲的第五段上它也略加变化,例如第一号G大调、第二号d小调时采用小步舞曲,第三号C大调、第四号降E大调则采用布雷舞曲,第五号c小调、第六号D大调他则采用了嘉禾舞曲。
接着我就更详细地,将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所选用的舞曲性格加以说明,让大家欣赏时能更进入状况。
第一段前奏曲(Praeludium):一般的组曲并没有前奏曲,但有时作曲家因需要会在组曲前加上前奏曲当作开头,以这阙无伴奏大提琴曲正是这样的情况。前奏曲是由带有两个带有对比性格的主题所构成的完备形式。是一种即兴的自然性格,强调分解和弦、音阶进行、自由展技,有点像是具有热身功效的曲子,用以唤起组曲中的后面几首舞曲。
第二段阿勒曼舞曲(Allemande):是一种古老日耳曼(德)的舞曲,速度中庸多为四四拍子而且不改变节奏,两段式,前、后两段的长度几乎相等。主要特征在于兴奋感十足、充满装饰的主旋律上。在一首组曲中,它往往是约定成俗的开头曲。
第三段库朗舞曲(Courante):是一种三拍子的法国舞曲,通常比一般的日耳曼舞曲速度快,由于每小节的强音经常会变动,因此听起来比阿勒曼舞曲更为轻巧、快速,更具有流动力。同样为两段式,前、后两段的长度相同。
第四段萨拉邦德舞曲(Sarabande):十七世纪西班牙一种三二拍或是三四拍子的舞曲,给人的感觉是缓慢庄重。与其它舞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少用流动性的声部,而着重在以稳重的和声结构缓缓推展。同样是两段式,通常后半段的时间较长,因此有时后半段还再分成两段。后来,它成为奏鸣曲慢板乐章的前身,尤其是海顿时期的奏鸣曲最为明显。
第五段正如同我前面所说,在这套作品中是较多变化的,其中第一、二号采用的小步舞曲(Menuetto),这种舞曲后来广泛地使用在交响曲、奏鸣曲上,同时也是组曲中众多舞曲形式唯一被纳入交响曲系统的舞曲,形容一种优雅的跳舞。第三、四号采用的布雷舞曲(Bourree),布雷的原意就是「振翅」,是一种快速振动的感觉。第五、六号采用的嘉禾舞曲(Gavotte)则是当时相当流行的宫廷舞曲,放在组曲中通常是紧接着萨拉邦德舞曲,也是两段式。
第六段吉格舞曲(Gigue):是流传于英国民间的古老舞曲,绝大多数为三拍子系统,具有活泼快速的性格。也有人说这是源自意大利西西里的节奏,众多主题间常常彼此模仿出现,两段式而且长度相当一致,第二段从主题模进开始,通常放在最后当成整首组曲的终曲。
在当时有的组曲形式会在舞曲之外,还加上抒情曲、变奏曲,或在基格舞曲之后加上夏康舞曲,但巴赫采取的是标准的古典组曲形式,因此并未添加这写曲子到组曲中。
从资料上看来,六首无伴奏大提琴曲中前四首是为当时的一般大提琴(古大提琴)所写,第五首为了便于演奏,最高音弦必须调低一个音(但后世提琴家很多已经不这幺作),第六首则是巴赫为他的新乐器五弦大提琴所写。
【八】Jaap ter Linden 版本
中文名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英文名称:Bach Cello Suites
发行时间:2004年
专辑歌手:Jaap ter Linden
地区:法国
语言:其他
【九】Gaspar Cassado 版
中文名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英文名称:Bach Cello Suites
发行时间:1996年
专辑歌手:Gaspar Cassado
地区:英国
语言:其他


[转载]格里格钢琴协奏曲的几款优秀版本
格里格这首唯一的钢琴协奏曲以其民歌风格的优美旋律,成为钢琴协奏曲中的名品,很多人熟悉格里格都是从他这首钢琴协奏曲开始的,也许越是耳熟能详的作品,越容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这部钢琴协奏曲因其色彩绚烂、请新脱俗、优美感人而令不少钢琴演奏家频频涉“手”,版本之多真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然而,迟至今日,由利帕蒂演奏,加莱拉指挥爱乐乐团1947年的录音版本依然是一骑绝尘,难以逾越。让现在仍然盘踞在各种发烧榜单中录音出色的演奏家们捶胸顿足,望而却步。利帕蒂的演奏为我们确立了一个用钢琴去吟咏音乐化的抒情诗的典范,如果说肖邦的阴柔抑郁是树叶中的暗影,那格里格就是其中斑驳的阳光,显然明亮健康许多,但格里格同时也不乏肖邦式的浓郁的诗意,以致格里格被称为“北欧的肖邦”。利帕蒂的演奏给人一种轻快、顺手拈来的流畅感觉,他独特的音色里弥漫着一种恍如隔世般的浪漫气息,优美的琴音飘动闪烁着,使我们不由自主的随他一起流连忘返于北欧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中。第二乐章利帕蒂的钢琴进入的时候更是精妙绝伦,有如神助,格里格那内在温情连缀而成的美妙主题在利帕蒂的指下恣肆涌流,一颗颗琴音简直就是一串串优美绝伦的音乐珍珠,利帕蒂在此所表现出来的天然神韵也许将是“后无来者”的。难怪波兰钢琴大师鲁宾斯坦感叹说“利帕蒂在演奏,我们就实在没法混了,可以卷铺盖回家了。”
如果你不喜欢单声道录音,想在现代立体声录音中选择的话,科瓦塞维奇演奏,科林·戴维斯指挥BBC交响乐团的版本是不会令你失望的。此版的整体表现既全面又精细。科瓦塞维奇的演奏和利帕蒂一脉相承,都是以自觉的音乐悟性来表现格里格这部钢琴协奏曲中随处可见的诗意。科瓦塞维奇一贯以感觉的细腻、敏锐见长,他在此自然摈弃了德国式的厚重和俄国式的夸张,换之于直率和清新。无论是充满戏剧性的冲击乐段,抑或是叫人魂牵梦萦的抒情诗句,科瓦塞维奇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弹性速度的运用丰富而又浑然天成,触健清晰稳定,节奏自然中有着无穷变化,音色温馨亲切,音乐变化中不管是明亮还是暗淡的色彩,都是一句句地“唱出来”的,充满人性,引人入胜。那种微妙的细节整合能力与和谐感有股叫你不能不听的魅力。这是高超的演奏技巧和精致品位结合的产物,需要仔细品味才能识其妙处。
论起这部协奏曲的优秀版本,就不能不提到由利帕蒂的同胞鲁普演奏,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1973年的录音。这个由威尔金森主刀的发烧级录音至今依然占据着美国TAS榜单,也是众多发烧友颇为熟悉的一个版本。鲁普天份过人,乐感超卓,指法精湛,演奏深具魅力。一开始就给与这部协奏曲一个极度交响化的效果,有先声夺人的威力。然后他的深邃诗意,才慢慢由每一小节演奏中渗透人心。音乐浩瀚华丽的时候鲁普表现出有节制的浪漫热情,当音乐从高潮上滑落,他又表现的温馨细致。普列文的指挥,格局浩瀚,鲁普与其之间有着亲密无间的交流。但和利帕蒂的率真比起来,鲁普略微“粘”、“滞”了点,显得思虑太过。也许他更愿意以这种唯美的方式把握住青春往事留给作曲家的一段怅惘吧。
齐默尔曼演奏钢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是上世纪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版本。齐默尔曼那充满浪漫和激情的演绎,绝对是演奏格里格这部协奏曲的最有力元素。这位波兰钢琴家录制这部作品时虽然只有25岁,但演奏却相当的个人化。虽然少了利帕蒂那份与生俱来的天然情趣,但格调却非常贵族化。齐默尔曼的演奏,比科瓦塞维奇更有激情,更注重戏剧性的对比。他的戏剧性一刻,是留有以待,在累积到不可避免的霎那间如洪水般涌出。与此同时,齐默尔曼在抒情处也相当细致迷人,经常在“浪漫”的地方久久徘徊。他善于运用不同的音色,营造出浓烈的对比,乐句修饰精美,大胆敲击的强音和弦随时散发出意料不到的光辉。加上指挥大师卡拉扬的相辅相成,音乐推展的美妙而又荡气回肠。和利帕蒂、科瓦塞维奇相比,这是轻微戏剧化、浪漫浓烈的格里格演绎。
如果说很多钢琴家演绎格里格这部钢琴协奏曲走的都是抒情诗的路子,那么里赫特1975年的录音(马塔切奇指挥蒙特卡洛国家歌剧院乐队)就堪称抒情史诗,而且完全是大处落墨的大写意,大手笔,开阔而高远。第一乐章这位俄罗斯钢琴巨匠就掀起了滔天巨浪,那种汹涌而来的气势几乎把乐队冲垮。当然,里赫特的演奏同样没有削弱对诗境的营造,第二乐章充满诗意而不沉溺,琴键在里赫特那双大手的抚慰下,出来的声音宽广而略显惆怅,骨子里分明是心潮难平。辉煌瑰丽的终乐章,里赫特演奏的既激情四溢又不慌不忙,极有大将风范。晶莹的琴声绝对与拖泥带水无缘,其挥洒自如的力度控制,显示出演奏者独特的想象力。里赫特弹出来的格里格,苍茫而孤寂,他大幅度的提升了格里格精神上的高度。尽管这是有点俄罗斯化的格里格,但你依然会被他那毫无间隙的壮丽气宇所深深陶醉。


文章收藏:程序谎言与全民表演时代的来临
我们都是演员:程序谎言与全民表演时代的来临
作者:海青
导语:前段时间,某著名节目主持人在私下饭局的视频被放到网络,随即引发轩然大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视频里所呈现的形象与其供职单位与舞台形象产生了巨大分裂和差异。相似情况的还有近两年被打掉的许多苍蝇、老虎。著名学者海青认为,由于生活没有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全面崩溃,诚实、本色、率真之类的德行最后都沦为鸡汤,我们已经生活在常态的欺骗状态中,一个轰轰烈烈的全民表演时代到来了。她指出,国人对于职业表演以日常伦理苛责,但却人人都在遵循着“程序谎言”进行表演。把后台暴露到了前台是最糟糕的一种表演失误,对不恰当的人说了不恰当的话,在任何时候都是死路一条。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算是一句老话,在老话里总能看到社会观念和人们的情绪。“婊子”和“戏子”,这是两种非常古老的职业,自从人类中的一小部分解决了饱暖问题之后,就有了性交易,自从有了对天地鬼神的祭祀崇拜仪式,就有了戏子的祖师爷--装神扮鬼的巫祝。古代倡优并称,这也是两种表演性极强的职业,表演是为了取悦别人,人人都需要被取悦,所以任何时代都少不了这两种职业,名妓和名优总有捷径迅速上升到社会阶层顶端,其中最天才、最敬业的已经完全分不清表演和真实的界限,他们在表演中绽放了最自由最真实的自我,而且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像爱德华·诺顿在《鸟人》里那句台词:“我在舞台上从来不装,但在舞台之外全是在装”。
但是,“装”的水平高低,可有天壤之别。水平高的是艺术,水平低的是作秀,更差的令人不忍直视,艺术就是一则在幻觉中看到真实的奇特谜语,“婊子”和“戏子”被认为是职业说谎者,而且说谎技能越高超就越成功。人们对这两个行当又爱又恨,给予各种蔑称,又拿出伦理道德标准来要求。只不过,随着时代改变,其中很多人已成为偶像名流,政治地位、经济能力、社会影响力明晃晃地摆在那里,在公众艳羡的眼光下,所谓情、义,早不是什么重要问题。
更何况,“有情”、“有义”并不是某两种职业的从业者才特别稀缺,而是目前人类普遍匮乏的品质。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开篇就说:“婊子只该在床上有情,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职业就是职业,即使成不了大师,做到敬业也就行了,“戏如人生”多半只是外行的想象。1949年以后针对艺人有“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这句话,语义无比暧昧,其实是认同了“戏子无义”的前提,再反话正说,说你们在台下还可以“清清白白”的。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样,都是一种诛心的文字游戏。
是戏里还是戏外,是真情还是假意?生活本来就没有安全感,人人都怕被骗,大家都战战兢兢彼此试探着,一边鼓吹诚实、本色、率真之类的德行,最后都沦为鸡汤抹茶之属。因为表演与欺骗的一体两面,就有了各种语言暴力加之于表演,似乎非如此不足以自证清白。然而,高密度的造假、欺诈层出不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全面崩溃,我们已经生活在常态的欺骗状态中。事实上,作为职业的表演因为受时间空间限制,不会产生什么危害性,国人对职业表演以日常伦理苛责,面对浩瀚的日常表演却不知所措。时至今日,恐怕很多行当都该归入职业表演之列,才能产生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不然,只能让人当笑话看。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为官”的标题,说这话的人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说得有多妙。
官场的表演性远比舞台和大屏幕更为精密,庞大的官僚机构是在日复一日的文件、指令、会议、庆典中运行的,每场仪式都像一出荒诞大戏,但要求所有参演人员一本正经、不笑场地演下去,这个系统中的每个人无论身份、地位、年龄无不受到波及,即使懵懂的小学生,在要学会在个人总结里,写下无数毫无意义,却被公认非这样写不可的“场面话”,让人从少年时代就适应说谎。“程序”是体制最鲜明的一个特色,伴随每个程序启动的是大量的“程序谎言”,它像口令,或魔咒,重复出现在体制运行的每个环节,人们在一生中需要无数次把它们背下来,填写在试卷、表格、各类申请中。你可能并不相信它,对它耳熟能详。
在一切职业中,天才都只是少数,有人最多做到敬业,大部分人只是无奈地敷衍,把职业作为混口饭吃的工具。在体制中也是如此,如果能像Seven-Eleven一样全年日夜无休持续表演的,称其为天人或天子都是当之无愧的。大部分人在表演之外需要放松,更何况表演是极端耗费HP的,一些新手通不过几关就把命都用光了,被开出局外。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处世哲学,那就是劝人韬晦,祸从口出,不要嘴欠,所以不管什么会场都常见到发言者你推我让,仿佛谁先开口谁先死一样。尤其在表演道行没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不如做一只安静的美男子,总比演砸了强。
演砸了分好几种,最糟糕的一种是让观众看到了后台,如果大幕拉开,看到的是没准备好的演员和一团乱的布景,这就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豪宅、名表、情妇、某些私密小嗜好、以及酒桌上的红歌黄唱,这都是需要盖得严严实实的幕后景观。在体制中地位越高的人,启动程序的权限越大,也越密集地接触、制作和使用程序谎言,但与此同时,他们拥有、经历和目睹的后台也越壮观,对表演技能的考验也越严峻。近两年在央视从业人员身上频繁爆出新闻,有的是以为自己就是自己扮演的角色,有的是不知道观众已经看出了自己没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有的是把后台暴露到了前台,说明有不少人都亟需加强演员的自我修养了。
我们应该相信,全世界的政客和有政客理想的人们都是用生命在演戏。精神分裂根本不算什么,在这种时候,有效且正当的宣泄渠道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不要以为米国人不精分,《纸牌屋》里的大Boss当上总统之前连性向都变双了,多亏贤内助大力支持,认为有助于排毒减压。脱口秀节目可以把各种政要名人无底线地挖苦,电影可以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政治意淫,更不用说《南方公园》之类笑点极低的动画片,值得隆重推出的还有一部叫《美国舰队·世界警察》的木偶卡通,是反主旋律恶搞的典范,所有梗都来自最低俗的屎屁尿之类。当然,恶搞调侃,并不妨碍主流政治宣传的振振有词,把笑出来的眼泪擦掉之后,大家还是正襟危坐。
无论是从领袖健康还是人民福利角度,禁止政治笑话都是非常不利的。作为结果,表演压力太大的国人更习惯用另一种方式来减压,于是有了派系、圈子这种东西。在亲信死党面前可以放松神经,把后台的内容端上台面,说些私房话,但交浅言深,同样是人际关系的雷区。对不恰当的人说了不恰当的话,在任何时候都是死路一条,结果一眼望去一切正史都是派系斗争史,一切野史都是甄嬛传。
调侃和笑话之所以产生,很多时候并不是针对谁,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尴尬而已。长时间以来我们拥有的唯一成气候的美学风格就是红色美学,作为结果,唯一的类型笑话就是调侃来自红色年代的官方话语。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个电影《顽主》,其中反复出现一个机械的女声:“瞻仰毛主席遗容,凭本人的工作证、身份证或者介绍信入场”。一个时代过去了,只留下一具供人瞻仰的遗体,最初在遗体上狂欢的不是寻常百姓,他们惊魂甫定,眼神游移,恍惚而悻悻,还不在寻欢作乐的状态。这时候最先开始嬉皮笑脸的,是熟谙体制内幕和官方话语的“大院子弟”,《顽主》的片头曲唱道:“你是这样想的你却那样说,人人都带着一层玩具面膜”,王朔的小说曾经让人们感到撕下玩具面膜时一瞬间的爽,后来在冯小刚的喜剧电影里发扬光大。“打死我也不说”,“地主家也没余粮啊”,“有组织,无纪律”,“人心散了,队伍难带了”,这些梗让人记忆犹新,正是因为把官话放在荒诞语境里,颠覆了曾经的不可一世。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也经常用这个手法,一身官僚气的牛大姐、老傅这些角色,主要功能就是说出官方辞令让人起哄架秧子。
这种对主流话语和假装高大上的不经意似的调侃让国人开心了20年,讲笑话的人虽然经常自称痞子,但他们却是熟谙一切程序谎言的红旗下的蛋,血液里奔涌着表演的天才和素材以及规避风险的技术技巧,穿拖鞋光膀子神侃天下大事宇宙人生和邻家小妹的风格仅属于他们。他们老了之后,世界是牛大姐和老傅们的了,他们不停地抛出一个又一个梗,但是,没人敢起哄架秧子了。官本位使一切领域都带有官场性,所有人不得不以一种尴尬的姿势生活,“面具戴得太久就嵌到肉里了”,这是不久前在酒桌上听到的一句很智慧的话,一个轰轰烈烈的全民表演时代到来了。
海青,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著有《“自杀时代”的来临》等。


[转载]古典音乐唱片目录大全之三(完结)
一
◆EMI
826662-2 巴比罗里指挥哈雷管弦乐团 格里格 培尔金特组曲 抒情组曲
◆EMI CDS 7 47260 8 朱里尼指挥爱乐乐团与合唱团 莫扎特 唐.乔万尼(3CD)
◆EMI D111195 迪图瓦指挥爱乐乐团 维厄当: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拉罗:
西班牙交响曲 张莎拉小提琴
◆PHILIPS 412227-2 贝多芬 英雄变奏曲 6首钢琴小品等 布伦德尔钢琴
◆PHILIPS 416352-2 舒曼声乐套曲Op.39、诗人之恋Op.40 费舍尔迪斯考演唱 布伦德尔钢琴
◆PHILIPS 416643-2 海顿11首钢琴奏鸣曲 布伦德尔钢琴(4CD)
◆PHILIPS 420175-2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一、二哀歌三重奏 美艺三重奏团
◆PHILIPS 420347-2 海丁克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 合唱幻想曲 布伦德尔钢琴
◆PHILIPS 420468-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罗西尼歌剧 灰姑娘(3CD)
◆PHILIPS 420483-2 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 普罗科菲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组曲 柴可夫斯基
胡桃夹子组曲
◆PHILIPS 420954-2 布朗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泰勒曼5首小号协奏曲 哈登伯格小号
◆PHILIPS 422013-2 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黄河大合唱》
◆PHILIPS 422366-2 小泽征尔指挥法国国家交响乐团 比才 卡门(3CD)
◆EMI 764697-2 肖邦玛祖卡全集、船歌、波罗乃兹等 钢琴:鲁宾斯坦(3CD)
◆EMI 764708-2 贝多芬第27-32钢琴奏鸣曲 所罗门钢琴(2CD)
◆EMI CDS 7 49187 8 吉奥内指挥圣卡洛斯歌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 威尔第歌剧 茶花女
卡拉丝等演出(2CD)
◆EMI D154493 克莱斯勒演奏自己的小提琴作品
◆EMI D154493 克莱斯勒演奏自己的小提琴作品
◆EMI 7 47322 8 富特文格勒指挥爱乐乐团 瓦格纳 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4CD)
◆EMI 252132-2 朱里尼指挥爱乐乐团 新爱乐乐团 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3CD)
◆EMI 253841-2 霍伦斯坦指挥伦敦爱乐 马勒第四交响曲
◆EMI 763113-2 卡拉扬指挥爱乐乐团 罗西尼 序曲集
◆EMI 555127-2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全集 奥夫契尼科夫钢琴(3CD)
◆DG 437704-2 库贝利克指挥斯卡拉歌剧院管弦乐团 威尔第《弄臣》(2CD)
◆DG 437817-2 普列文指挥皇家爱乐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 24首前奏曲 皮雷斯钢琴
◆DG 439408-2 卡尔李希特指挥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英国室内乐团 亨德尔 3首大协奏曲
皇家焰火音乐
◆DG 439432-2 舒伯特歌曲集 冬之旅 费舍尔·迪斯考演唱 巴伦勃依姆钢琴
◆DG 445424-2 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舒伯特第5、8、9交响曲 戏剧配乐《罗莎蒙德》芭蕾音乐(2CD)
◆DG 445522-2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舒曼钢琴协奏曲、交响练习曲、阿拉贝斯克 波里尼钢琴
◆DG 445529-2 朱里尼指挥维也纳爱乐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2CD)
◆DG 445551-2 德沃夏克美国四重奏 柴可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 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
爱默生四重奏团
◆DG 445821-2 托马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园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二大提琴协奏曲 麦斯基大提琴
◆DG 447105-2 乌戈尔斯基演奏的钢琴小品
◆DECCA 466580-2 舒伯特、斯波尔弦乐八重奏 维也纳八重奏团
◆EMI 565521-2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
◆EMI 566866-2 克伦贝勒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Romantic”
◆EMI 566905-2 克鲁依坦指挥巴黎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拉威尔钢琴协奏曲 左手钢琴协奏曲 夜之幽灵
弗朗索瓦钢琴
◆EMI 566908-2 塞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伦敦交响乐团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12首歌曲
施瓦茨科普夫
◆EMI 566947-2 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立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
李希特钢琴
◆EMI 566950-2 卡拉扬指挥爱乐乐团 莫扎特圆号协奏曲全集 圆号:布赖恩
◆EMI 566986-2 贝多芬大公三重奏 舒伯特第一钢琴三重奏 科尔托钢琴 蒂博小提琴 卡萨尔斯大提琴
◆EMI 566990-2 富特文格勒指挥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爱乐乐团)、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柏林爱乐) 梅纽因
◆EMI 567034-2 克伦贝勒指挥爱乐乐团 洪佩尔丁克 汉泽尔与格雷泰尔 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EMI 749124-2 巴尔沙伊指挥伯恩茅斯交响乐团 柴可夫斯基第2钢琴协奏曲 多诺霍钢琴
◆EMI 749177-2 布隆斯泰特指挥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 威伯第一、二钢琴协奏曲 钢琴:罗塞泽
◆EMI 749354-2 卡拉扬指挥爱乐乐团与合唱团 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3CD)
◆EMI 749632-2 阿什肯纳齐指挥柏林爱乐 柴可夫斯基第1、3钢琴协奏曲 加夫里洛夫钢琴
◆EMI 754434-2 穆斯特指挥伦敦爱乐 布鲁克纳第7交响曲
◆EMI 762951-2 弗朗索瓦钢琴全集(8CD)
◆EMI 763397-2 比切姆指挥皇家爱乐(BBC交响乐团、伦敦爱乐) 西贝柳斯 暴风雨组曲、历史场景、
卡雷利亚组曲、芬兰颂
———————————————————————————————————————————————
二
◆EMI 763493-2 德彪西、理查.史特劳斯小提琴奏鸣曲 内弗小提琴
◆EMI 763765-2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施纳贝尔钢琴(8CD)
◆EMI 763795-2 韩德利指挥伦敦爱乐 埃尔加小提琴协奏曲 肯尼迪小提琴
◆PHILIPS 442400-2 巴赫 意大利协奏曲 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 布伦德尔钢琴
◆PHILIPS 442574-2 肖邦玛祖卡、即兴曲全集(2CD)
◆PHILIPS 442577-2 海丁克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戴维斯指挥BBC交响乐团
贝多芬第1-4钢琴协奏曲 科瓦塞维奇钢琴 小提琴浪漫曲 格鲁米欧(2CD)
◆PHILIPS 446002-2 西利托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亚力山大·拉戈亚 比才 卡门舞曲
◆PHILIPS 446163-2 舒伯特 最后4首弦乐四重奏(N0.12-15) 意大利四重奏团(2CD)
◆PHILIPS 446172-2 勃拉姆斯五重奏全集(2CD)
◆PHILIPS 446200-2 孔德拉辛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李斯特第1、2钢琴协奏曲 钢琴奏鸣曲 李赫特钢琴
◆PHILIPS 446557-2 金曼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莫扎特、拉赫玛尼诺夫、巴托克、德彪西、
卢托斯拉夫斯基、圣桑、拉威尔等双钢琴作品 阿格里齐、科瓦塞维奇等(2CD)
◆PHILIPS 446560-2 格鲁米欧演奏著名小提琴返场小品集(2CD)
◆PHILIPS 456985-2 二十世纪伟大的钢琴家系列 瓦茨(2CD)
◆DECCA 425069-2 海丁克指挥伦敦爱乐 肖斯塔科维奇第15交响曲 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犹太民歌
◆DECCA 425080-2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郑京和小提琴
◆DECCA 430268-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莫扎特第25-27、29、32交响曲
◆DECCA 430438-2 索尔第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贝多芬的第9交响曲
◆DECCA 433079-2 夏依指挥伦敦小交响乐团 斯特拉文斯基 嬉游曲 八重奏 士兵的故事
◆DECCA 433471-2 舒曼歌曲集《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勃拉姆斯、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费利亚演唱
◆DECCA 433702-2 夏依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二爵士组曲
第一钢琴协奏曲 布劳蒂加姆钢琴
◆DECCA 436651-2 阿什肯纳齐指挥皇家爱乐 鲍罗丁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第一、二交响曲
◆DECCA 440612-2 蒙特、费伦奇克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勃拉姆斯第一、二钢琴协奏曲
亨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卡琴(2CD)
◆DECCA 440630-2 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德乐团 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 普罗科菲耶夫 罗密欧与朱丽叶
(2CD)
◆DG 459610-2 布列兹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马勒第一交响曲
◆DG 459613-2 《阿斯图里亚斯--吉他的艺术》叶佩斯演奏的古典吉它
◆DG 459639-2 布列兹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巴托克第2小提琴协奏曲 第1、2小提琴与乐队狂想曲
沙汉姆小提琴
◆DG 459645-2 贝多芬 狄亚贝里变奏曲 op.120 波里尼钢琴
◆DG 459646-2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马勒 少年的魔角 演出:奥托、夸斯托夫
◆DG 459671-2 格里格 钢琴奏鸣曲、七首赋格、抒情小品选 普列特涅夫钢琴
◆DG 463078-2 巴伦勃依姆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祖克曼小提琴
祖克曼小提琴&指挥洛杉矶爱乐 海顿交响协奏曲
◆DG 463259-2 维瓦尔第 四季;塔尔蒂尼小提琴奏鸣曲 小提琴:穆特
◆DG 463626-2 费里克塞指挥柏林爱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埃格蒙特序曲
◆DG 469118-2 全景系列 柏辽兹(2CD)
◆EMI 567214-2 巴赫平均律 菲舍尔钢琴(3CD)
◆EMI 567415-2 肯普指挥维也纳爱乐 瓦格纳歌剧 罗恩格林(3CD)
◆EMI 567462-2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拉宾小提琴
◆EMI 568655-2 鲍尔特指挥伦敦爱乐、伦敦交响乐团 勃拉姆斯 第一、二号小夜曲等(2CD)
◆EMI 569255-2《Guitare Passion》EMI百年纪念吉他精选 演奏:罗梅罗、塞戈维亚、叶佩斯、
帕克宁等(2CD)
◆EMI 569261-2 福雷室内乐作品全集VOL1(2CD)
◆EMI 569264-2 福雷室内乐作品全集VOL2(2CD)
◆EMI 572567-2 舒伯特 鳟鱼五重奏、流浪者幻想曲 鲍罗丁四重奏团 李赫特
◆EMI 573353-2 穆蒂指挥爱乐乐团 普罗科菲耶夫 伊凡雷帝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普罗科菲耶夫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拉赫玛尼诺夫 钟(2CD)
◆EMI 573359-2 梅纽因指挥梅纽因音乐节乐团 舒伯特第1-6交响曲(2CD)
◆EMI 575133-2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 瓦尔特(2CD)
———————————————————————————————————————————————
三
◆EMI 575326-2 朱里尼指挥爱乐乐团 勃拉姆斯第一、二钢琴协奏曲 海顿主题变奏曲 阿劳钢琴(2CD)
◆EMI 575377-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莫扎特35、36、38-41交响曲(2CD)
◆EMI 575380-2 弗朗索瓦演奏肖邦夜曲和前奏曲(2CD)
◆EMI 575434-2 弗朗索瓦演奏德彪西钢琴作品(2CD)
◆EMI 575437-2 弗朗索瓦演奏拉威尔(2CD)
◆EMI 575440-2 弗朗索瓦演奏肖邦(2CD)
◆EMI 575443-2 肖邦玛祖卡 第二、三钢琴奏鸣曲 钢琴:弗朗索瓦(2CD)
◆EMI 575465-2 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家系列 克伦贝勒(2CD)
◆EMI 585024-2 马勒歌曲集(5CD)
◆CBS MYK 37256 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 舒曼 钢琴协奏曲 钢琴五重奏 布达佩斯四重奏团
塞尔金钢琴
◆CBS MYK 37257 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 柯普兰 阿巴拉契亚的春天 墨西哥沙龙等
◆CBS MYK 37762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贝多芬第4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第25钢琴协奏曲
弗莱舍钢琴
◆CBS MYK 37774 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莫扎特弦乐小夜曲 著名歌剧序曲集
◆SONY SB2K 53246 肖邦玛祖卡全集 付聪钢琴(2CD)
◆SONY SB2K 63237 肖邦玛祖卡、波罗乃兹 布莱洛夫斯基钢琴(2CD)
◆SONY SBK 48158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贝多芬第4、7交响曲 斯蒂芬王序曲
◆SONY SBK 48269 库贝利克指挥巴伐利亚国交 舒曼第1、2交响曲
◆SONY SBK 48270 库贝利克指挥巴伐利亚国交 舒曼第3、4交响曲 曼弗雷德序曲
◆SONY SK 66860 梅塔指挥维也纳爱乐 199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DG 447399-2 费里克赛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巴托克3首钢琴协奏曲 安达钢琴
◆DG 447414-2 马泽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法雅、斯特拉文斯基管弦乐组曲
◆DG 447415-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斯美塔那、李斯特管弦乐作品
◆DG 447426-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德彪西 大海 穆索尔斯基 图画展览会 拉威尔 波莱罗
◆DG 447427-2 奥依斯特拉赫演奏的小提琴(2CD)
◆DG 453424-2 勃拉姆斯 无词歌 大提琴奏鸣曲 麦斯基大提琴 吉利洛夫钢琴
◆DG 453486-2 普列特涅夫指挥俄罗斯国家爱乐 威伯钢琴协奏曲 歌剧序曲、邀舞
◆DG 453586-2 贾维指挥哥德堡交响乐团 通俗古典音乐小品集
◆DG 457064-2 普列特涅夫指挥俄罗斯国家爱乐 格拉祖诺夫、卡巴列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旋律、圆舞曲-谐谑曲 沙汉姆小提琴
◆DG 457583-2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1997柏林庆典音乐会
◆DECCA 443003-2 多拉蒂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国家交响乐团(华盛顿) 柴可夫斯基管弦乐作品(2CD)
◆DECCA 443015-2 威勒、克尔提斯指挥以色列爱乐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 被出卖的新嫁娘选曲
多拉蒂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 捷克组曲等(2CD)
◆DECCA 443578-2 马格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门德尔松 第3交响曲 芬格尔岩洞序曲 仲夏夜之梦
◆DECCA 443580-2 阿根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瑞士罗曼德乐团 西班牙狂想曲集
◆DECCA 443841-2 拉赫玛尼诺夫 24首前奏曲 第2钢琴奏鸣曲 阿什肯纳齐钢琴(2CD)
◆DECCA 444995-2 塔特指挥英国室内乐团 康特卢布整理奥佛涅山区歌曲集 卡娜娃演唱(2CD)
◆DECCA 448089-2 克尔提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安魂曲、弥撒曲(2CD)
◆DECCA 448116-2 阿什肯纳齐指挥皇室音乐厅管弦乐团 拉赫玛尼诺夫交响曲全集(2CD)
◆DECCA 448191-2 阿尔贝尼兹 伊比利亚、纳瓦拉 格拉纳多斯 戈雅之画 拉罗恰钢琴(2CD)
◆DECCA 448194-2 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 海顿六首巴黎交响曲(第82-87号) (2CD)
◆PHILIPS 422970-2 贝多芬悲怆、热情、月光钢琴奏鸣曲 阿劳钢琴
◆PHILIPS 426383-2 舒伯特第13、14弦乐四重奏 意大利四重奏团
◆PHILIPS 426685-2 《High Tech Trumpet》著名小号音乐作品集(含测试信号)
◆PHILIPS 428138-2 李斯特改编威尔第 阿劳钢琴
◆PHILIPS 432382-2 贝多芬钢琴三重奏全集 美艺三重奏团(5CD)
◆PHILIPS 438320-2 海丁克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勃拉姆斯第1、2钢琴协奏曲 悲剧序曲
学院节庆序曲等 阿劳钢琴(2CD)
◆PHILIPS 438323-2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全集 格鲁米欧(2CD)
◆PHILIPS 438365-2 勃拉姆斯三重奏全集 美艺三重奏团 格鲁米欧(2CD)
◆PHILIPS 438565-2 瓦特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全集 奥洛斯科钢琴(2CD)
———————————————————————————————————————————————
四
◆PHILIPS 438809-2 巴赫 长笛奏鸣曲全集(2CD)
◆MERCURY 434341-2 汉森指挥伊斯特曼罗切斯特管弦乐团 格什温 F大调协奏曲 蓝色狂想曲
古巴序曲 苏萨 星条旗永不落
◆DG 457740-2 巴托克六首弦乐四重奏 匈牙利四重奏团(2CD)
◆DG 457893-2 格拉那多斯 戈雅之画 钢琴:路易沙达
◆DG 459011-2 弗里克赛指挥柏林爱乐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指挥柏林RIAS交响乐团 鲍罗丁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波罗乃兹舞曲(选自伊戈尔王子)
◆DG 459186-2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 即兴曲全集 肯普夫钢琴
◆DG 459506-2 巴伯演唱的艺术歌曲(2CD)
◆PHILIPS 442275-2 金曼指挥荷兰室内乐团 J·C·巴赫交响曲集(作品6,9,18)(2CD)
◆PHILIPS 456988-2 二十世纪伟大的钢琴家系列 魏森伯格(2CD)
◆PHILIPS 462284-2 德沃夏克弦乐五重奏全集、钢琴五重奏、弦乐六重奏 科瓦塞维奇钢琴
柏林爱乐八重奏团(2CD)
◆SONY SMK 52650 古尔德演奏瓦格纳
◆EMI 573839-2 贝里隆德指挥伯恩茅斯交响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第7、11交响曲(2CD)
◆EMI 574203-2 杜普蕾演奏勃拉姆斯、肖邦、弗兰克大提琴奏鸣曲(2CD)
◆EMI 574534-2 萨蒂钢琴作品全集 奇科里尼钢琴(5CD)
◆EMI 574627-2 奥依斯特拉赫小提琴&指挥柏林爱乐莫扎特第1-3小提琴协奏曲
◆EMI 574628-2 奥依斯特拉赫小提琴&指挥柏林爱乐莫扎特第4-5小提琴协奏曲
◆EMI 574800-2 富特文格勒指挥爱乐乐团 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 第8、23钢琴奏鸣曲 菲舍尔钢琴
◆EMI 574874-2 费拉斯小提琴集(5CD)
◆EMI 575109-2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 费里克塞(2CD)
◆EMI 585616-2 科瓦塞维奇钢琴&指挥澳大利亚室内乐团
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大赋格曲
◆EMI 747316-2 穆蒂指挥费城交响乐团 雷斯庇基 罗马三部曲
◆EMI 574634-2 拉图指挥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拉威尔 达夫尼与克洛依 波莱罗
◆EMI 747372-2 明希指挥巴黎管弦乐团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EMI 747836-2 克鲁依坦指挥巴黎音乐学院乐团 弗雷 安魂曲
◆SONY SK 90916 库普曼指挥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 维瓦尔第作品 马友友大提琴
◆SONY SM2K 52609 巴赫 法国组曲 古尔德(2CD)
◆SONY SM3K 古尔德演奏贝多芬第1-5钢琴协奏曲(3CD)
◆SONY SMK 46249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圆号三重奏
◆DECCA 448197-2 克尔提斯指挥维也纳爱乐 勃拉姆斯第1、2交响曲等(2CD)
◆DECCA 448200-2 克尔提斯指挥维也纳爱乐 勃拉姆斯第3、4交响曲等(2CD)
◆DECCA 448597-2 肯普指挥皇家爱乐 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 苏格兰幻想曲 郑京和小提琴
◆DECCA 452279-2 巴赫独奏键盘作品集 席夫钢琴(12CD)
◆DECCA 452338-2 勃拉姆斯独奏钢琴作品集 钢琴:卡琴(2CD)
◆DECCA 452585-2 亨德尔、波尔定、迪特斯多夫、莫扎特、格里埃尔、罗德里戈等竖琴协奏曲集
(2CD)
◆DECCA 452961-2 斯卡里亚宾钢琴奏鸣曲 钢琴:阿什肯纳齐(2CD)
◆DECCA 455291-2 巴赫管风琴作品集 卡尔·李希特
◆MERCURY 434326-2 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艾乃斯库第2罗马尼亚狂想曲 勃拉姆斯匈牙利狂想曲
海顿主题变奏曲
◆MERCURY 434329-2 多拉蒂指挥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 格什温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柯普兰
牧区竞技 冈瑟·舒勒 保罗·克里主题七首练习曲 布洛赫 小交响曲
◆MERCURY 434333-2 孔德拉辛指挥莫斯科爱乐 普罗科菲耶夫第3、拉赫玛尼诺夫第1钢琴协奏曲
贾尼斯钢琴
◆MERCURY 434334-2 芬奈尔指挥伊斯特曼管乐团 越过海洋的握手(世界著名进行曲集)
◆MERCURY 434337-2 汉森指挥伊斯特曼罗切斯特管弦乐团 查德威克 素描交响曲等
◆DECCA 458605-2 迪图瓦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拉威尔 达芙妮与克罗伊
◆DECCA 458622-2 索尔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马勒第1交响曲
◆DECCA 458628-2 马泽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柴可夫斯基第1钢琴协奏曲西格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舒曼钢琴协奏曲 阿什肯纳齐钢琴
◆PHILIPS 446086-2 舒曼艺术歌曲集 诗人之恋 声乐套曲等 霍兹迈尔演唱
◆SONY SMK 52637 李斯特改编钢琴版 贝多芬第6交响曲 古尔德钢琴
———————————————————————————————————————————————
五
◆DG 471430-2 塞戈维亚精选集(4CD)
◆DECCA 467115-2 首席女高音萨瑟兰的歌唱艺术(2CD)
◆MERCURY 434384-2 多拉蒂指挥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 斯拉夫舞曲全集
◆PHILIPS 464734-2 李希特1958年索非亚独奏会实况录音
◆PHILIPS 434547-2 齐夫拉演奏肖邦、李斯特钢琴作品(4CD)
◆RCA 09026-61497-2 费德勒指挥波士顿通俗弦乐团 通俗古典名曲集《HI-FI 费德勒》
◆DECCA 470262-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DECCA 460311-2 索尔第指挥维也纳爱乐 舒伯特第9交响曲 瓦格纳 齐格弗里德的牧歌
◆DECCA 470253-2 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德乐团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舍赫拉查德、安达尔
◆DECCA 460315-2 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德乐团 哈恰图良 斯巴达克斯 加雅涅 格拉祖诺夫 四季
◆RCA 09026-60593-2 斯坦伯格指挥慕尼黑广播管弦乐团 马斯奈歌剧 小天使 斯塔德主演(2CD)
◆NAXOS 8.554760 皮亚佐拉 长笛吉他二重奏 探戈的历史等
◆DG 413315-2 克莱伯指挥德累斯顿国交 瓦格纳 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4CD)
◆DECCA 414455-2 阿什肯纳齐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与合唱团 拉赫玛尼诺夫 钟 3首俄罗斯歌曲
◆DECCA 452305-2 阿根塔指挥巴黎管弦乐团 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指挥瑞士罗曼德乐团
李斯特 前奏曲
◆DECCA 452417-2 盖尔姬儿演唱的歌剧咏叹调
◆DECCA 473160-2 罗素.华生跨界美声专辑《安可》
◆DG 449719-2 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肖邦、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 阿格里奇钢琴
◆DECCA 460973-2 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德乐团 柏辽兹 夏夜 拉威尔 舍赫拉查德 克蕾丝萍演唱
◆DECCA 466375-2 孔德拉辛指挥莫斯科爱乐 拉赫玛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
菲斯托拉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拉赫玛尼诺夫第3钢琴协奏曲 阿什肯纳齐钢琴
◆DECCA 466377-2 克尔提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巴托克歌剧 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DG 457907-2 斯特劳斯 雷斯庇基小提琴奏鸣曲 郑京和小提琴
◆DG 463615-2 托马斯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 德彪西 意象集
◆DECCA 468494-2 梅塔指挥维也纳爱乐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DECCA 467686-2 索尔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巴托克 管弦乐队协奏曲、舞蹈组曲等
◆PHILIPS 454262-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朱里亚尼吉他协奏曲全集 罗梅罗(2CD)
◆HUNGAROTON HCD 32045 塔蒂尼4首小提琴与乐队协奏曲
◆DECCA 466381-2 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马勒 大地之歌 费舍尔迪斯考演唱
◆DECCA 466993-2 马泽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雷斯匹基 罗马的节日、罗马的松树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金鸡组曲
◆LONDON 455254-2 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爱乐 施特劳斯家族圆舞曲、波尔卡和进行曲全集(6CD)
◆ARCHIV 469065-2 亨德尔 意大利康塔塔
◆EMI TOCE-3033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舒伯特第8、9交响曲
◆BMG 82876-61395-2 普赖斯演唱威尔第、普契尼歌剧唱咏叹调(SACD)
◆DENON 60CO-1846-47 罗西尼六首弦乐奏鸣曲 多尼采蒂第3、5弦乐奏鸣曲 意大利独奏组(2CD)
◆DECCA 440295-2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D664、D960 鲁普钢琴
◆DECCA 468486-2 鲍尔特指挥维也纳爱乐 马勒悼亡儿之歌、旅伴之歌 克纳佩兹布什指挥维也纳爱乐
瓦格纳 威森东克之歌 弗拉斯塔德演唱
◆DG 463790-2 穆特演奏20世纪作曲家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集(4CD)
◆DECCA 460974-2 舒伯特 阿佩乔尼奏鸣曲 舒曼 民间曲调 德彪西 大提琴奏鸣曲
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 布里顿钢琴
◆DECCA 470261-2 明兴格尔指挥维也纳爱乐 舒伯特罗莎蒙德等
◆ERATO 0630-17790-2 肯特长野指挥里昂歌剧院乐团 马斯奈 维特(2CD)
◆DG 447404-2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华尔斯坦、热情 肯普夫钢琴
◆DECCA 467682-2 布里顿指挥科文特花园歌剧院乐团与合唱团 布里顿 彼得.格林 皮尔斯等演出(2CD)
◆DECCA 466580-2 舒伯特、斯波尔弦乐八重奏 维也纳八重奏团
◆DECCA 460977-2 索尔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等 浪漫俄罗斯管弦名曲
◆DECCA 466766-2 阿贝尔指挥法国波尔多国家交响乐团 马斯奈歌剧 泰伊思 弗莱明等演出(2CD)
———————————————————————————————————————————————
-----------O.J.H.H


[转载]古典音乐唱片目录大全之二
一
◆DG
439012-2 柏林爱乐 卡拉扬 莫扎特C小调大弥撒曲
◆EMI 574611-2 马克·安东·夏庞蒂埃 感恩赞、子夜弥撒
◆感恩赞(菲利浦·莱吉尔指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合唱团 圣马丁室内乐团)、
◆子夜弥撒(戴维·威尔科克斯爵士指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合唱团 英国室内乐团)
◆ARCHIV 449711-2 富尼埃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2CD)
◆PHILIPS 432087-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莫扎特 安魂曲
◆DECCA 425468-2 波宁吉指挥伦敦国家爱乐乐团 柴可夫斯基 睡美人芭蕾全曲 梅耶贝尔 溜冰圆舞曲
(3CD)
◆DECCA 455632-2 鲍罗丁作品选(2CD)
◆DG 427353-2 伯恩斯坦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莫扎特安魂曲
◆NAXOS 8.554042 巴赫康塔塔作品《Favourite Cantatas》BWV82、BWV
147、BWV202
◆EMI 566215-2 卡萨尔斯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2CD)
◆DG 463627-2 斯坦伯格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理查施特劳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霍斯特 行星组曲
◆EMI 568637-2 柴可夫斯基第1、2、3钢琴协奏曲 普罗柯菲耶夫第5钢琴协奏曲 巴托克第2钢琴协奏
曲 吉利尔斯、李赫特钢琴(2CD)
◆PHILIPS 462296-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罗德里戈吉他和竖琴协奏曲全集 罗梅罗吉他(2CD)
◆DG419616-2维也纳爱乐乐团 卡拉扬 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DG 410031-2 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 克雷默小提琴 米斯基
大提琴
◆PHILIPS 468999-2 小泽征尔指挥200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DG453049-2 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舒曼交响曲全集(第1-4)(2CD)
◆DG431258-2奥菲欧室内乐团 奥菲欧室内乐团演奏集(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乐》威廉姆斯
《绿袖幻想曲》等
◆EMI 566956-2 肖邦14首圆舞曲 李帕蒂钢琴
◆BMG BVCC-37208(日版) 旺德指挥北德意志广播交响乐团 莫扎特第39、40、41交响曲
◆SONY SBK 62425 约翰·威廉斯 吉他独奏会
◆DG435744-2柏林爱乐 肯朋指挥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钢琴:肯普夫 3CD
◆DECCA444821-2圣马丁室内乐团 马纳里指挥 维瓦尔第La Stravaganza(OP.4)2CD
◆EMI 556250-2 朱里尼指挥爱乐乐团与合唱团 威尔第安魂曲及四首宗教歌曲(2CD)
◆L'Espresso 465246-2 《I Capolavori Della
Musica Sacra》亨德尔、巴赫的经典宗教音乐
作品选(3CD)
◆CD1 索尔第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亨德尔 弥赛亚节选
◆CD2 卡尔·李希特指挥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合唱团 巴赫 圣诞节清唱剧节选
◆CD3 卡尔·李希特指挥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合唱团 巴赫 康塔塔“醒来吧”、圣母颂歌
◆TOCE 3317 斯拉特金指挥好莱坞剧场管弦乐团 《流浪者之歌》拉宾小提琴
◆DG 447358-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格里格、西贝柳斯交响组曲(2CD)
◆EMI 764331-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西贝柳斯作品
◆曲目:1.芬兰颂 2.图翁内拉的天鹅 3.萨迦 4-6.卡勒利亚 7.塔皮奥拉
◆DECCA 421049-2 普契尼歌剧《波希米亚人》柏林爱乐 卡拉扬(2CD)帕瓦罗蒂/Freni等演出
◆PHILIPS 426385-2 舒伯特A大调二重奏 三首小奏鸣曲 格鲁米欧小提琴 韦隆-拉克鲁瓦钢琴
◆DG 453088-2 柏林爱乐 卡拉扬 柴可夫斯基第4、5、6交响曲(2CD)
◆FONE 2021 CD 莫扎特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阿卡多小提琴 卡尼诺钢琴
◆EMI 569349-2 巴比罗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理查施特劳斯 英雄的生涯 新爱乐乐团 马勒第六交响曲
(2CD)
◆EMI556519-2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莫扎特第40交响曲 海顿第92交响曲
◆DG439004-2柏林爱乐 卡拉扬 贝多芬第五、第六交响曲
◆DG439006-2柏林爱乐 卡拉扬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SONY 2K45846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钢琴:艾克斯 小提琴:斯特恩 中提琴:拉瑞多 大提琴:马友友)
(2CD)
◆TELDEC 8573-81038-2 欧洲室内乐团 哈农库特指挥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集》
◆DG 439022-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瓦格纳
◆汤豪塞序曲 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三幕前奏曲 特利斯坦和依索尔德:前奏曲、爱之死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瓦格纳 尼伯龙根的指环之DG457781-2 莱因的黄金(2CD)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瓦格纳 尼伯龙根的指环之DG457785-2 女武神(4CD)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瓦格纳 尼伯龙根的指环之DG457790-2 齐格伏里德(4CD)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瓦格纳 尼伯龙根的指环之DG457795-2 诸神的黄昏(4CD)
◆RR-48CD 《序曲集》阿诺德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
二
◆DECCA 460972-2 索尔第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马勒第八交响曲
◆LONDON 425719-2 里卡尔多·夏伊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马勒 《悲伤之歌》
◆LONDON 452606-2 索尔第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瓦格纳 纽伦堡的名歌手(4CD)
◆DG 459599-2 巴赫 哥德堡变奏曲 图蕾克(2CD)
◆DECCA 468491-2 柯曾演奏的莫扎特第20、23、24、26、27钢琴协奏曲(2CD)
◆布里顿指挥英国室内乐团 克尔提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SONY S4K 52627 古尔德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4CD)
◆PHILIPS 442299-2 莫扎特长笛作品《The Works for Flute》(2CD)
◆曲目:CD1:第一、第二长笛协奏曲、C大调行板、长笛与竖琴协奏曲CD2:四首长笛四重奏、
交响协奏曲
◆SONY SM2K 52600(52603)古尔德演奏巴赫平均律(4CD)
◆CHANDOS CHAN 9980 拉威尔、德彪西弦乐四重奏 鲍罗丁四重奏团
◆LONDON 458265-2 舒曼艺术歌曲集 诗人之恋 声乐套曲 葛纳演唱
◆EMI 566981-2 巴比罗里指挥哈雷交响乐团、新爱乐乐团 马勒《亡儿之歌》(巴克等演出)
◆CHANDOS CHAN 9871(2) 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全集、佛罗伦萨的回忆 鲍罗丁四重奏团(2CD)
◆TELDEC 4059-98412-2 莫扎特第9、17钢琴协奏曲 科隆音乐合奏团 斯泰尔演奏古钢琴
◆DECCA 466766-2 阿贝尔指挥法国波尔多国家交响乐团 马斯奈歌剧 泰伊思 弗莱明等演出(2CD
◆London POCL-4102 埃里克.克莱伯指挥巴黎学院管弦乐团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
◆CBS MYK 38524 伯恩斯坦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巴赫 第1.4.5大键琴协奏曲 古尔德
◆DG 400038-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弦乐小夜曲
◆DELOS DE 3137 舒华兹指挥西雅图交响乐团 霍夫汉尼斯 圣海伦斯火山、光之城交响曲
◆DG 419068-2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5首前奏曲
李赫特钢琴
◆DG 459081-2 伯恩斯坦 马勒交响曲全集及歌曲(16CD)
◆PHILIPS 456317-2 贝多芬弦乐三重奏全集 格鲁米欧三重奏团(2CD)
◆EMI 764530-2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拉赫玛尼诺夫交响曲全集(3CD)
◆ERATO 4509-98537-2 .Krivine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瓦季姆.列宾小提琴
◆RCA 74321-89103-2 旺德指挥北德意志广播交响乐团 勃拉姆斯第1-4交响曲(2CD)
◆CSDC 6001 马格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 24K金版
◆DG 431584-2 阿格里齐演奏的肖邦26首前奏曲
◆EMI CMS 769538-2 克伦贝勒指挥新爱乐乐团 贝多芬庄严弥撒 合唱幻想曲 巴伦勃伊姆钢琴(2CD)
◆OVC 4080-2 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的小提琴(3CD)
◆DG 419408-2 《Romantic Piano Sound》浪漫钢琴之声 巴伦勃伊姆
◆DG 427632-2 伯恩斯坦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七(列宁格勒)交响曲(2CD)
◆EMI 566962-2 巴比罗利指挥新爱乐乐团 马勒第五交响曲
◆London 430703-2 迪图瓦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罗德里格 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 法雅
西班牙庭园之夜、爱情魔法师 吉他:卡洛斯·波奈尔
◆PHILIPS 442580-2 贝多芬协奏曲集(2CD)第五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第0号钢琴协奏曲
◆HMX 2907230 曼泽小提琴、指挥古乐学会乐团 维瓦尔第《波兰王子音乐会》等
◆EMI 826652-2 图卢兹室内乐团 阿尔比诺尼 柔板、协奏曲、奏鸣曲等
◆PHILIPS 462262-2 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全集 意大利四重奏团(8CD)
◆DECCA 473862-2 《The Very Best of Relaxing
Classics》最轻松的古典音乐小品(2CD)
◆DG 471568-2《Schubert for Two》小提琴:沙汉姆 吉他:索尔舍
◆DG 457721-2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勋伯格《升华之夜》、交响诗《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EMI 574651-2 《Favourite Waltzes》经典珍藏圆舞曲集
◆PHILIPS 442269-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集VOL1(第19.20.21.23.24)
布伦德尔钢琴(2CD)
◆PHILIPS 442571-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集VOL2(第9.15.22.25.27)
布伦德尔钢琴(2CD)
◆PHILIPS 432140-2 贾第纳指挥蒙特维尔第合唱团、革命浪漫管弦乐团 勃拉姆斯 德意志安魂曲
◆DG 447421-2 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冬之旅》(费舍尔·迪斯考演唱)
◆NAXOS 8.110613 科尔托演奏法国作曲家钢琴作品(弗兰克、拉威尔、圣桑)
◆NAXOS 8.550654 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 舒曼幻想组曲等 玛丽亚.克里格尔大提琴
◆DECCA 460466-2 三大男高音90世界杯演唱会 梅塔指挥罗马歌剧院管弦乐团
———————————————————————————————————————————————
三
◆SONY 508237 2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三重奏、大提琴奏鸣曲 斯特恩、马友友、艾克斯
◆DG 453013-2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富尼埃大提琴 肯普夫钢琴(2CD)
◆DECCA 443859-2 布里顿指挥英国室内乐团 巴赫 圣约翰受难曲(2CD)
◆DG 439023-2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 莫扎特《安魂曲》
◆LONDON D106448 索尔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门德尔松第四(意大利)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PHILIPS 434075-2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 穆洛娃小提琴
◆PHILIPS 438332-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莫扎特最后5首交响曲(2CD)
◆PHILIPS 442646-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舒伯特第9(伟大的)交响曲
◆SONY S3K 44575 海丁克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佩里西亚钢琴(3CD)
◆DG 471289-2富特文格勒二战期间(1942-1944)在柏林爱乐的录音(4CD)VOL.1
◆DG 471294-2富特文格勒二战期间(1942-1944)在柏林爱乐的录音(5CD)VOL.2
◆CHANDOS CHAN 9965鲍罗丁第1、2弦乐四重奏 鲍罗丁四重奏团
◆PHILIPS 454440-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波希米亚狂想曲 蕾拉.约瑟芙维茨小提琴
◆DECCA 430260-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巴赫 康塔塔NOs.170、82 &
159
◆DECCA 440618-2 理查施特劳斯作品音乐会 索尔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2CD)
◆DECCA 452910-2 梅塔指挥洛杉矶爱乐 霍斯特 行星组曲 理查施特劳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约翰威廉斯 第三类接触、星球大战组曲(2CD)
◆CHANDOS CHAN9177 巴伯独奏钢琴作品全集 帕金钢琴
◆DG 413794-2 波里尼演奏的肖邦练习曲
◆DG 419217-2 《The Studio Recording - New York
1985》霍洛维玆1985纽约钢琴录音
◆DG 449208-2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
K.502&K.496&K.254钢琴:皮耶丝、小提琴:杜梅、大提琴:王健
◆DG 474260-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贝多芬第5、6、9交响曲(2CD)
◆EMI 574636-2 加尔梅提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 罗西尼 序曲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选曲)
◆BMG BVCC-37151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德彪西 海 雷斯匹基 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
◆CBS MK 38982 维瓦尔第双、三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和长笛协奏曲 斯特恩 奥依斯特拉赫 帕尔曼
祖克曼 朗帕尔
◆CBS MK 44934 萨洛宁指挥瑞典广播交响乐团 尼尔森第2交响曲 阿拉廷组曲
◆ARCHIV 453749-2 明可夫斯基指挥卢浮音乐家合奏团 夏庞蒂埃 感恩赞美歌、弥撒曲
◆TELDEC 0630-15687-2 悲歌 纳卡里亚科夫演奏的古典小号曲
◆DG 410503-2 朱里尼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与合唱团 威尔第歌剧 法斯塔夫(2CD)
◆DG 410653-2 舒曼 童年情景、克莱斯勒偶记 钢琴:阿格里奇
◆EMI 555035-2 哈恰图良指挥爱乐乐团演奏自己的作品 奥依斯特拉赫小提琴
◆PHILIPS 438769-2 博凯里尼吉它五重奏 圣马丁室内乐团 佩佩.罗梅罗(2CD)
◆SONY SK 62970 梅库里欧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 维也纳圣诞音乐会 多明戈、黄英、麦克尔波顿演出
◆DG 410971-2 贝多芬早期弦乐四重奏 OP.18 梅洛斯四重奏团(3CD)
◆DG 413363-2 拉威尔 夜之幽灵、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 波各雷里奇钢琴
◆DG 413815-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普契尼歌剧 托斯卡(2CD)
◆CBS MPK 52538 舒伯特小提琴作品 西盖蒂小提琴
◆DG 423657-2 巴托克 6首弦乐四重奏 爱默生四重奏团(2CD)
◆BMG 74321-70931-2 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挥魅力(2CD)
◆ARCHIV POCA-2509 10 平诺克指挥英国音乐会乐团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 和谐的灵感(2CD)
◆CCS 19598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异乎寻常》 波杰小提琴(2CD)
◆TELARC CD-80079 孔泽尔指挥辛辛那提交响乐团 贝多芬 威灵顿的胜利 李斯特 匈奴之战
匈牙利进行曲
◆TELARC CD-80170 孔泽尔指挥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星空
◆DG 415043-2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明茨小提琴
◆DG 415646-2 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乐团与合唱团 约翰施特劳斯歌剧《蝙蝠》(2CD)
◆DG 469103-2 平诺克指挥英国音乐会乐团 全景系列 巴赫(2CD)
◆DG 469130-2 全景系列 德彪西(2CD)
◆EMI 769971-2 克伦贝勒指挥爱乐乐团与合唱团 莫扎特 魔笛(2CD)
◆SONY 512147-2 舒伯特 鳟鱼五重奏(布达佩斯四重奏团) 死与少女弦乐四重奏(茱丽娅四重奏团)
◆DECCA 414386-2 阿什肯纳齐钢琴&指挥爱乐乐团
穆索尔斯基画展览图会(钢琴版+管弦乐版)
———————————————————————————————————————————————
四
◆DECCA 466379-2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 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曲精选
◆DG 423887-2 《Paganiniana》 米尔斯坦演奏的小提琴作品
◆DG 427345-2 朱里尼指挥维也纳爱乐 布鲁克纳第9交响曲
◆CBS MYK 36724 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 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斯特恩小提琴
◆CBS MYK 37220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
◆DG 427625-2 辛诺波里指挥爱乐乐团 瓦格纳 汤豪塞 多明戈等(3CD)
◆DG 435344-2 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 德彪西 佩丽亚斯与梅丽桑德(2CD)
◆DG 447096-2 肖邦 夜曲全集 皮蕾斯钢琴(2CD)
◆DG 415326-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勋伯格 升华之夜 乐队变奏曲
◆DG 419235-2 舒曼第1、2小提琴奏鸣曲 克莱默小提琴 阿格里奇钢琴
◆DG 419470-2 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 波里尼
◆DG 419636-2 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比才 卡门 贝尔冈扎、多明哥演出(3CD)
◆CHANDOS CHAN 8356 西蒙指挥爱乐乐团 二十年代法国芭蕾音乐 让娜的扇子、艾菲尔塔的新婚者
◆EMI 769304-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威尔第 唐·卡洛 卡雷拉斯等(3CD)
◆EMI 764016-2 博尔特指挥伦敦爱乐乐团与合唱团 沃恩·威廉斯 海洋交响曲
◆DG 471734-2 巴赫管风琴作品 普雷斯顿管风琴
◆DG 449746-2 舒伯特 鳟鱼五重奏 死神与少女 吉列尔斯 阿玛迪乌斯四重奏团等
◆SVC-45 韦伦弦乐小夜曲、格里格霍尔堡组曲、布里顿简单交响曲
◆RR-100CD 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答管弦乐团 斯塔德演唱阿根托作品
◆CBS MYK 38470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德沃夏克第8交响曲
◆DG 457757-2 伯恩斯坦指挥以色列爱乐 伯恩斯坦 奇切斯特诗篇 第1、2交响曲
◆DG 429227-2 肖邦24首前奏曲 波各雷里奇钢琴
◆DG 431470-2 伯恩斯坦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李斯特 浮士德交响曲
◆SONY SB7K 87884 舒伯特钢琴四手联弹全集 提尔、葛罗艾修森钢琴(7CD)
◆EMI 574762-2 腾斯泰特指挥柏林爱乐 瓦格纳 汤豪塞序曲 指环改编的管弦乐曲
◆DELOS CD-3054 舒华兹指挥西雅图交响乐团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俄罗斯东方序曲 斯特拉文斯基
彼得鲁什卡等
◆DHM 05472-77471-2 巴洛克小号音乐作品
◆RCA 09026-63304-2 费德勒指挥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 通俗管弦乐小品集
◆DG 469529-2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大提琴双重协奏曲
沙汉姆小提琴 王健大提琴
◆DG 471326-2 约翰.威廉斯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约翰.威廉斯 树之歌 小提琴协奏曲
辛德勒名单中的三首乐曲沙汉姆小提琴
◆DG 471327-2 海顿著名弦乐四重奏作品 爱默生四重奏团(2CD)
◆DG 4498162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协 胡桃夹子组曲(双钢琴) 阿格里齐
◆EMI 574802-2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 肖帮第1钢琴协奏曲、2首练习曲 李帕蒂钢琴
◆EMI 747178 8 马塔契奇指挥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莱哈尔歌剧 风流寡妇 斯瓦茨科普夫、盖达演出
(2CD)
◆EMI 749324-2 斯图兹指挥苏黎世室内乐团 海顿第4、11古钢琴协奏曲 米凯兰杰里钢琴
◆NAXOS 8.553136 普罗科菲耶夫第1、2弦乐四重奏 大提琴奏鸣曲
◆NAXOS 8.550328 耿森豪瑟等指挥斯洛伐克爱乐 俄罗斯交响乐汇萃
◆MMG MCD10005 孔泽尔指挥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苏萨著名进行曲集
◆LONDON 440245-2 埃莱德指挥罗马圣西西里亚学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 威尔第 奥赛罗(2CD)
◆DHM 05472-77844-2 毕伯、穆法特 奏鸣曲 布莱堡合奏团
◆CHANDOS CHAN 0681 希考克斯指挥90年代音乐家合奏团 胡梅尔D大调、降B大调弥撒曲
◆DG 413309-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阿尔比诺尼 柔板 帕赫贝尔 卡农等
◆EMI 562822-2 富特文格勒指挥卢塞恩音乐节乐团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3小提琴奏鸣曲
5首匈牙利舞曲梅纽因小提琴
◆PHILIPS 400078-2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克利夫兰四重奏团+布伦德尔钢琴
◆PHILIPS 411049-2 舒曼 幻想曲 OP.12 & OP.17
布伦德尔钢琴
◆DG 447389-2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欣德米特 画家马蒂斯 最尊贵的显圣 威伯主题变奏曲
◆DG 457748-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西贝柳斯第4-7交响曲、黄泉的天鹅之三 塔皮奥拉(2CD)
◆EMI 826770-2 巴比罗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巴伦勃依姆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杜普蕾大提琴(XRCD2)
———————————————————————————————————————————————
五
◆EMI 764251-2 巴比罗利指挥伦敦爱乐 维尼亚夫斯基第2、维厄当第4小提琴协奏曲等 海菲兹小提琴
◆PHILIPS 400012-2 Bauer-Theussl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瓦尔特费尔的著名圆舞曲作品
◆PHILIPS 410046-2 戴维斯指挥德累斯顿国交 莫扎特第39、41交响曲
◆PHILIPS 411479-2 普列文指挥维也纳爱乐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舍赫拉查德
◆EMI 574521-2 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 李斯特管弦乐作品大全(5CD)
◆DECCA 411702-2 夏伊指挥柏林童声合唱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奥尔夫 布兰诗歌
◆DECCA 414460-2 迪图瓦指挥伦敦小交响乐团 圣桑 动物狂欢节 指挥爱乐乐团 圣桑 法厄同、
奥姆法尔的纺车、骼髅之舞
◆DECCA 417289-2 郑京和演奏的小提琴曲集 钢琴:菲利浦·莫尔
◆PHILIPS 475171-2 美艺三重奏团 1967-1974传奇录音(4CD)
◆PHILIPS 473886-2 海丁克指挥维也纳爱乐 布鲁克纳 感恩赞 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布鲁克纳第1、9交响曲(2CD)
◆DG 469000-2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5CD)
◆DG 459418-2 斯美塔那作品集(2CD)
◆PHILIPS 456739-2 二十世纪伟大的钢琴家系列 卡萨德絮(2CD)
◆PHILIPS 462167-2 马舒尔指挥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 布鲁赫 小提琴协奏曲全集
阿卡多小提琴(2CD)
◆EMI 567851-2 克伦贝勒指挥爱乐乐团 贝多芬第5、7交响曲
◆PHILIPS 473301-2 海丁克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布鲁克纳第6、7交响曲(2CD)
◆PHILIPS 470840-2 捷基耶夫指挥基辅管弦乐团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舍赫拉查德
◆PHILIPS 468115-2 海顿 皇帝、云雀弦乐四重奏 莫扎特 狩猎弦乐四重奏 意大利四重奏团
◆DECCA 417459-2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死神与少女 柯曾、维也纳八重奏团成员
◆DECCA 417727-2 朱里尼指挥新爱乐乐团 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
◆DECCA 417785-2 舒伯特 音乐的瞬间 第19钢琴奏鸣曲 鲁普
◆TELDEC 8.43259 殷巴尔指挥法兰克富广播交响乐团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DECCA 421422-2 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 席夫钢琴版
◆DECCA 425003-2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普罗科菲耶夫第1、2小提琴协奏曲
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郑京和小提琴
◆EMI 562789-2 巴比罗利指挥新爱乐乐团 柏辽兹歌曲集 夏夜 克雷奥帕特之死
特洛伊人Act V 巴克演唱
◆DECCA 417510-2 马泽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普罗科菲耶夫 罗密欧与朱丽叶全曲(2CD)
◆DECCA 417728-2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舒曼、格里格钢琴协奏曲 鲁普钢琴
◆DECCA 417887-2 阿尔贝尼兹 伊比利亚 纳瓦拉 西斑牙组曲 拉罗恰钢琴(2CD)
◆DECCA 421154-2 弗兰克、德彪西小提琴奏鸣曲等 郑京和
◆DECCA 421453-2 贝多芳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帕尔曼小提琴 阿什肯纳齐钢琴(4CD)
◆EMI 567783-2 萨瓦利什指挥爱乐乐团 理查.施特劳斯第1、2圆号协奏曲 欣德米特指挥爱乐乐团
欣德米特圆号协奏曲 音乐会协奏曲OP.50 布莱恩圆号
◆PHILIPS 456856-2 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 卡琴第一辑(2CD)
◆PHILIPS 456585-2 爸爸教我的歌 佩佩.罗梅罗演奏的古典吉他曲
◆PHILIPS 456573-2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894 D.575 D.959 D.960
布伦德尔钢琴(2CD)
◆MERCURY 434339-2 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舒曼、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谢霖小提琴
◆CBS MYK 37806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普罗科菲夫第1、3钢琴协奏曲 第3钢琴奏鸣曲
格罗夫曼钢琴
◆CBS MYK 37807 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 贝多芬 第1钢琴协奏曲 告别奏鸣曲 塞尔金钢琴
◆CBS MYK 37812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拉赫玛尼诺夫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弗兰克交响变奏曲
拉威尔 小丑的晨歌 弗莱舍钢琴
◆CBS MYK 38523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莫扎特第21、24钢琴协奏曲 卡萨德絮钢琴
◆CBS MYK 44713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马勒第4交响曲
◆SONY 503391-2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弗朗切斯卡蒂小提琴 卡萨德絮钢琴(3CD)
◆SONY 512163-2 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 著名进行曲集
◆SONY MH2K 63225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勃拉姆斯第1、2钢琴协奏曲 亨德尔主题变奏曲等
弗莱舍钢琴(2CD)
◆SONY S2K 62929 普里托里乌斯 圣诞音乐、宁静与赞美的圣歌(2CD)
◆SONY S2K 87706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D.958-960 佩里西亚钢琴(2CD)
———————————————————————————————————————————————
六
◆EMI 567492-2 福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5CD)
◆PHILIPS 442635-2 哈丝姬儿传奇录音Vol.3(贝多芬、莫扎特、舒曼钢琴奏鸣曲集等)(3CD)
◆EMI 567585-2 贝多芬第21、23、30、31钢琴奏鸣曲 季雪金钢琴
◆EMI 567775-2 卡拉扬指挥爱乐乐团 舒曼钢琴协奏曲 指挥卢塞恩音乐节乐团
莫扎特第21钢琴协奏曲 李帕蒂钢琴
◆EMI 567972-2 比切姆指挥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 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等
◆PHILIPS 464698-2 德彪西12首练习曲 内田光子
◆PHILIPS 464710-2 孔德拉辛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李斯特第1、2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10、19、20
钢琴奏鸣曲 李赫特钢琴
◆PHILIPS 464733-2 蒙都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拉威尔著名管弦乐作品
◆PHILIPS 468035-2 格吉耶夫指挥基辅管弦乐团 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 斯克里亚宾 狂喜之诗
◆PHILIPS 468113-2 海丁克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贝多芬第4、5钢琴协奏曲 阿劳钢琴
◆DG 469142-2 全景系列 格里格(2CD)
◆DG 469160-2 全景系列 莫扎特(2CD)
◆DG 469220-2 平诺克指挥英国音乐会乐团 全景系列 维瓦尔第(2CD)
◆DG 471136-2 普列特涅夫指挥俄罗斯国家爱乐 谢德林改编 卡门组曲等
◆DG 471197-2 布列兹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斯特拉文斯基作品
◆DG 471479-2 李云迪演奏肖邦
◆DG 471623-2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马勒第7交响曲
◆DG 471624-2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马勒第9交响曲
◆DG 474341-2 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 爱默生四重奏团(3CD)
◆DG 474612-2 巴伦勃依姆指挥巴黎管弦乐团 圣桑第三交响曲等
◆DG 437522-2 格里格抒情小品集 加夫里洛夫钢琴
◆DG 437351-2 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冬之旅 霍特演唱(1942年)
◆DG 437206-2 李斯特 旅游岁月 贝尔曼钢琴 (3CD)
◆DG 435467-2 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吉梅尔曼钢琴(3CD)
◆DG 435386-2 巴尔沙依改编、指挥欧洲室内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第3、4室内交响曲
◆MERCURY 434343-2 帕雷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 德彪西 意象集2之伊比利亚 牧神午后前奏曲 海
拉威尔 鹅妈妈
◆DG 431815-2 福斯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维尼亚夫斯基第1、2小提琴协奏曲 传奇曲 萨拉萨蒂
吉普赛之歌 沙汉姆小提琴
◆DG 429155-2 塞尔指挥柏林爱乐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等 傅尼埃大提琴
◆DG 423144-2 马泽尔指挥科文特花园歌剧院管弦合唱团、乐团 威尔第歌剧 路易莎.米勒(2CD)
◆DG 423079-2 贾维指挥哥德堡交响乐团 格里格 皮尔.金特全曲 戏剧《西占尔特·约尔沙法尔》配乐
(2CD)
◆DECCA 466991-2 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德乐团 法雅 三角帽 人生短暂 魔法师的爱情
◆DECCA 467049-2 蕾妮.弗莱明演唱专辑
◆DECCA 467087-2 霍格伍德指挥古乐学会乐团 亨德尔歌剧 里纳尔多 芭托莉、丹尼尔斯等演出(3CD)
◆DECCA 468600-2 布隆斯泰特指挥莱比锡布商大厦乐团 门德尔松第一、二钢琴协奏曲 随想回旋曲、
庄严变奏曲 提鲍德钢琴
◆DECCA 470457-2 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精粹(2CD)
◆DECCA 473271-2 索尔第指挥伦敦爱乐 芝加哥交响乐团 巴托克第1-3钢琴协奏曲 阿什肯纳齐钢琴
第1、2小提琴协奏曲 郑京和小提琴(2CD)
◆DECCA UCCD-7134 施密特-伊塞尔施泰特指挥维也纳爱乐 贝多芬第4、5钢琴协奏曲 巴克豪斯
◆LONDON 421524-2 布隆斯泰特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 尼尔森第4、5交响曲
◆LONDON 444409-2克莱斯勒小品集 约夏贝尔小提琴
◆LONDON 455247-2 勃拉姆斯独奏钢琴作品全集 卡琴钢琴(6CD)
◆DECCA 460977-2 索尔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等 浪漫俄罗斯管弦名曲
◆EMI 767163-2 李帕蒂钢琴全集(5CD)
◆EMI 767416-2 德彪西室内乐作品集(2CD)
◆ARCHIV 431120-2 格劳恩、泰勒曼、克雷布斯 双簧管协奏曲 霍利格尔双簧管
◆EMI 769300-2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 威尔第 阿依达(3CD)
◆EMI 769330-2 伯姆指挥爱乐乐团与合唱团 莫扎特歌剧《女人心》(3CD)
◆EMI 769804-2 富特文格勒指挥爱乐乐团 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梅纽因小提琴
———————————————————————————————————————————————
---------O.J.H.H


[转载]古典音乐唱片目录大全之一
一
◆PHILIPS 421851-2 布朗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巴赫三首双簧管协奏曲 双簧管 霍利格尔
◆CBS MDK 44902 托马斯指挥爱乐乐团 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斯拉特金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等林昭亮小提琴
◆DG 410510-2 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 塞尔金钢琴
◆PHILIPS 464722-2 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 格鲁米欧小提琴(2CD)
◆MERCURY 432756-2 史塔克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2CD)
◆RCA 09026-60859-2 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奏鸣曲 李斯特钢琴作品 里赫特
◆曲目: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奏鸣曲 李斯特:安慰 匈牙利幻想曲 夜之和谐 谐趣曲 进行曲
◆DECCA 452167-2 肖邦波罗乃兹舞曲 阿什肯纳齐(2CD)
◆TELARC CD-80135 罗伯特肖指挥 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弗雷、迪吕弗莱的安魂曲
◆EMI 574615-2 哈泰曼指挥Rene Duclos合唱团 约翰巴比洛利爵士指挥哈雷交响乐团 古诺圣塞西尔弥撒
◆PHILIPS 442293-2 根德龙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2CD)
◆DG439010-2柏林爱乐 卡拉扬 格里格皮尔金特组曲、霍尔堡组曲 西贝柳斯悲伤圆舞曲 黄泉的天鹅之三 芬兰颂
◆EMI 566953-2 富特文格勒 拜鲁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及合唱团 贝多芬第9交响曲
◆DG439007-2柏林爱乐 卡拉扬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双重协奏曲(小提琴:穆特;大提琴:梅尼赛斯)
◆DG439013-2柏林爱乐 卡拉扬 拉威尔 波莱罗舞曲、西班牙狂想曲 莫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CBS MDK 44903 肖斯塔科维奇第5交响曲 纽约交响乐团伯恩斯坦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费城交响乐团奥曼迪马友友
◆DG 439484-2 塞尔指挥柏林爱乐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富尼埃大提琴)、库贝利克指挥柏林爱乐德沃夏克第8交响曲
◆RCA 60739-2-RC 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特米尔卡诺夫 柴可夫斯基诞辰150周年纪念音乐会
◆TELARC(CD-80154) 柏林爱乐 马捷尔改编、指挥 尼伯龙根的指环无间断无演唱演奏版
◆DG439011-2柏林爱乐 卡拉扬 霍尔斯特 行星组曲
◆DECCA425021-2皇家爱乐乐团 迪图瓦 圣桑作品选(骷髅之舞、海库勒的青春、英雄进行曲等) (小提琴郑京和)
◆EMI 556843-2 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第一交响曲》2CD
◆EMI 556846-2 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勃拉姆斯《第二、三、四交响曲》2CD
◆PHILIPS 438371-2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全集 钢琴:坎培涅拉(2CD)
◆DG445548-2 伯恩斯坦指挥 维也纳爱乐乐团 莫扎特第40、41交响曲
◆DG400036-2 吉列尔斯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等
◆DECCA452579-2肖邦夜曲全套和叙事曲全集阿什肯纳齐 钢琴2CD
◆DG427611-2维也纳爱乐乐团 卡拉扬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2CD)
◆DG437837-2《Paganini For Two》帕格尼尼小提琴与吉它二重奏 沙汉姆小提琴 格兰·索尔舍吉它
◆SVC 56-57 贝多芬5首大提琴奏鸣曲 杨尼格洛大提琴 德缪斯钢琴(2CD)
◆DG449136-2 哈根弦乐四重奏团莫扎特弦乐四重奏(作品第421、575号)
◆DG449726-2柏林爱乐 罗斯特罗波唯奇指挥 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组曲
◆DG453254-2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 介绍DG旗下18位大师级指挥家及代表作品(2CD)
◆FONE 96 F04CD《Homage to Heifetz Vol. I》阿卡多演奏海菲茨改编的小提琴名曲
◆RR-66CD 钟健指挥达拉斯管乐团 阿诺德大型管乐作品集
◆Philips412322-2夜莺小夜曲
◆BMG BVCC-37054 柴科夫斯基和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芝加哥交响乐团 莱纳、亨德尔指挥 海菲兹小提琴
◆CBS MDK-44655 皇家军乐及室内乐团 马尔瓜尔指挥 亨得尔《水上音乐、组曲、皇家焰火音乐》
◆DECCA 414383-2 布里顿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布里顿 战争安魂曲(2CD)
◆DG 423567-2 辛诺波里指挥爱乐乐团 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3CD)
◆PHILIPS 442625-2 哈丝姬儿传奇录音Vol.1(贝多芬、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5CD)
◆NAXOS 8.555704 海顿弦乐四重奏Op.3 3-6 柯达依四重奏团
◆CHANDOS 奥斯陆爱乐乐团 扬松斯指挥 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全集(7CD)
◆DG419499-2霍洛维兹莫斯科钢琴音乐会 horowitz in moscow
◆TELARC CD-80541 DSD版 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孔泽尔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等
◆SONY SM2K 52606 巴赫 英国组曲 古尔德(2CD)
———————————————————————————————————————————————
二
◆EMI 567262-2 季雪金演奏德彪西24首前奏曲
◆SONY SICC11 马友友与丝绸之路
◆DG449817-2 舒伯特无言歌 大提琴:米斯基;钢琴:荷渥拉
◆EMI 747621-2 巴托克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埃林顿公爵 纯黑 肯尼迪小提琴
◆EMI 565983-2 卡拉扬浪漫金曲(2CD)
◆DECCA458618-2贝多芬小提琴鸣奏曲九号克罗采 五号春 小提琴帕尔曼 钢琴阿什肯纳齐
◆DECCA 417707-2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肯普指挥皇家爱乐乐团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迪图瓦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圣桑哈巴涅拉舞曲
郑京和小提琴
◆BMG BVCC-37234 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7首波兰舞曲
◆DG 447431-2 波里尼演奏的斯特拉文斯基、普罗柯菲耶夫、魏伯恩、布列兹等的钢琴作品
◆DG437645-2柏林爱乐 卡拉扬 勃拉姆斯第3、4交响曲
◆DECCA 452946-2 克尔提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交响诗、序曲等(2CD)
◆DG 413449-2《肖邦作品集》钢琴:米凯朗杰里
◆LDSCD 6065 安塞美指挥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皇家芭蕾》2CD
◆DG 457701-2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 米尔斯坦小提琴(2CD)
◆CBS MDK46506 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DECCA 414388-2巴赫 平均律钢琴曲集(全集)(上)席夫钢琴 (2CD)
◆DECCA 417236-2巴赫 平均律钢琴曲集(全集)(下)席夫钢琴 (2CD)
◆DECCA 460975-2 舒伯特8首即兴曲 鲁普钢琴
◆RCA 09026-68168-2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舍赫拉查德 斯特拉文斯基 夜莺之歌
◆Westminster 471241-2 舍尔辛指挥维也纳歌剧院乐团 贝多芬英雄、田园交响曲
◆DECCA 460994-2《The Great Piano
Concertos》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格里格、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 钢琴:柯曾(2CD)
◆DG 439024-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马勒第九交响曲(2CD)
◆DG 429183-2 库贝利克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
◆CHANDOS 10064(4)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NOs.1-13(4CD) 鲍罗丁四重奏团
◆SONY SMK 52596 巴赫 二、三声部创意曲 古尔德
◆DG419745-2 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交响曲(2CD)
◆DECCA470447-2圣马丁室内乐团 马里纳指挥 罗西尼弦乐奏鸣曲全集(2CD)(XRCD2)
◆DG 427802-2 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贝多芬第9交响曲
◆EMI 749858-2 穆蒂指挥费城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小提琴协奏曲、浪漫曲 郑京和小提琴
◆DG439005-2柏林爱乐 卡拉扬 贝多芬第八交响曲,科利奥兰序曲、列奥诺拉序曲
◆DG415276-2柏林爱乐 卡拉扬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等 穆特小提琴、马友友大提琴、泽尔舍尔钢琴
◆DG429396-2欧洲室内管弦乐团 阿巴多 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
◆DECCA 436212-2 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迪图瓦指挥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全曲(2CD)
◆DG 423377-2 奥菲欧室内乐团 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 第一、四圆号协奏曲
◆DG 423623-2 奥菲欧室内乐团 莫扎特第二、三圆号协奏曲 双簧管协奏曲 巴松管协奏曲
◆DG429036-2柏林爱乐 卡拉扬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63年版)5CD
◆DG437544-2
列文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穆特小提琴卡门幻想曲(拉威尔、萨拉萨蒂、马斯奈、维尼亚夫斯基、泰天尼、弗雷作品选)
◆DECCA 458118-2 The World's Greatest Opera
Album 世界最伟大的歌剧专辑2CD
◆DECCA 466576-2 马勒 大地之歌 瓦尔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费力尔、帕札克
◆DECCA443865-2爱乐者乐团 皇家爱乐 伦敦爱乐 迪图瓦 圣桑第一至第五钢琴协奏曲 钢琴 罗热(2CD)
◆DG437521-2格里格民歌 奥托(女中音)、福斯伯格(钢琴)
◆DG439020-2 维也纳爱乐 卡拉扬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DG453221-2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吉列尔斯钢琴(9CD)
◆RCA 09026-61961-2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贝多芬第五、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克莱本钢琴
◆Westminster 471246-2
舍尔辛指挥皇家爱乐马勒第一交响曲;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马勒第十交响曲(柔板)
◆ARCHIV 427143-2 卡尔·李希特指挥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 巴赫 勃兰登堡协奏曲等(2CD)
◆DG447420-2华沙爱乐乐团 维斯洛基指挥 拉赫玛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1钢琴协奏曲
钢琴里赫特
——————————————————————————————————————————--———
三
◆RR-89CD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天方夜谭 俄罗斯复活节 约塞·西拉贝利尔指挥伦敦爱乐管弦乐团 史文荷登:小提琴
◆RCA 09026-63237-2 十大男高音圣颂
◆DG 419855-2 巴赫小提琴协奏曲
◆BWV1041-1043 维瓦尔第大协奏曲Op.3 No.8 小提琴:奥依斯特拉赫父子
◆Music&Arts CD-1084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韦格四重奏团(1952年版)(7CD)
◆DECCA 452588-2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普罗科菲耶夫第1-5钢琴协奏曲》钢琴:阿什肯纳齐(2CD)
◆RR-52CD 芬奈尔指挥达拉斯管乐交响乐团《TRITTICO》
◆DG 439420-2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迪图瓦指挥皇家爱乐乐团阿格里奇钢琴)、小提琴协奏曲(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米尔斯坦小提琴)
◆DECCA 425723-2布朗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亨德尔、波尔定、迪特斯多夫、莫扎特等竖琴协奏曲作品 竖琴 Marisa
Robles
◆DG427251-2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第5号、9号 梅纽因小提琴 肯普夫钢琴
◆TELARC CD-80547 《Viennafest》孔泽尔指挥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DSD版
◆RCA 09026-63049-2-RE 鲁宾斯坦 肖邦夜曲(2CD)
◆MIT-8001 DYNAMIC PIANO(动态琴王)贝多芬第23号、32号钢琴奏鸣曲
◆DG439036-2柏林爱乐 卡拉扬 肖斯塔科维奇第10交响曲
◆EMI556520-2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德彪西 海、意象集之二伊比利亚
◆DG449858-2帕格尼尼魔鬼的颤音等 伦敦爱乐乐团 迪图瓦指挥 阿卡多小提琴
◆EMI749483-2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 小提琴:帕尔曼(2CD)
◆PHILIPS422835-2莫扎特长笛四重奏
◆PHILIPS 454062-2 意大利四重奏团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10CD)
◆PHILIPS 470450-2阿卡多名琴《四季》拿波里独奏家合奏团 XRCD2版
◆Teldec 4509-97486-2 哈农库特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莫扎特第29、30、31交响曲
◆Philips416215-2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 阿劳钢琴 柯林戴维斯指挥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
◆PHILIPS 420161-2 普列文指挥维也纳爱乐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
◆DG415372-2米开朗杰利 德彪西《意象集1、2》《儿童乐团》
◆DG419249-2朱里尼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钢琴:米凯兰杰里
◆EMI 747160-2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霍斯特 行星组曲
◆PHILIPS UCCP-9065 贝多芬大公三重奏 门德尔松第一钢琴三重奏
◆EMI 556805-2 阿格里奇肖邦作品1965年传奇录音肖邦第3钢琴奏鸣曲、第36-38玛祖卡舞曲等
◆DG 457879-2 拉克图斯和他的吉普赛民乐团《吉普赛小提琴》
◆LaserLight出品的100首古典音乐经典名曲,一套共10张,古典入门的首选,强烈推荐。
◆DG429786-2纽约爱乐乐团 西诺波里指挥 帕格尼尼第1、圣桑第3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沙汉姆
◆PHILIPS 462114-2 格吉耶夫指挥基洛夫管弦乐团 柴可夫斯基 胡桃夹子芭蕾全曲
◆RCA GD87754 霍洛维兹演奏拉赫玛尼诺夫作品
◆DG423231-2 米凯兰杰里演奏的舒曼《狂欢节》《维也纳狂欢节》
◆NAXOS 8.110612
科尔托演奏的舒曼A小调&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约翰·巴比罗利指挥他的乐队
◆DG 447416-2 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莫扎特交响曲NOs.35-41(2CD)
◆DG439003-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贝多芬第四、七交响曲
◆CSCD6049 Oivin Fjeldstad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格里格皮尔金特组曲
◆TELARC CD-80042 马泽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穆索尔斯斯 荒山之夜、图画展览会
◆DECCA 466369-2 艾里克.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及歌剧院合唱团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3CD)
◆Lyrita SRCD201
伦敦爱乐乐团阿诺德指挥自己的作品《英格兰舞曲》《4首苏格兰舞曲》《康沃尔舞曲》《爱尔兰舞曲》
◆DG447437-2约夫姆指挥德意志歌剧管弦乐团及合唱团 卡尔奥尔夫歌剧 菲舍尔·迪斯考 布兰诗歌
◆EMI 479515-2 克伦贝勒指挥爱乐乐团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悲剧序曲》《学院节庆序曲》
◆DG453061-2 巴伦勃依姆演奏 门德尔松《无词歌》(2CD)
◆TELARC CD-80126普列文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普罗科菲耶夫《彼得和狼》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等
◆DG427340-2列文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被出卖的新娘》选曲
———————————————————————————————————————————————
四
◆RR-62CD 芬奈尔指挥达拉斯管乐团 管乐测试终结示范天碟《老人与海》
◆PHILIPS 422511-2葛鲁米欧三重奏团与格莱茨、莱叙尔合作版 莫札特弦乐五重奏全集(3CD)
◆PHILIPS 464700-2 梅纽因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朱利安洛伊韦伯大提琴
◆DG 439027-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理查·施特劳斯 唐吉诃德 梯尔愉快的恶作剧
◆MCBCD 8004 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威尔第 奥赛罗(2CD)
◆EMI 747231-2 克伦贝勒指挥新爱乐乐团 马勒《大地之歌》
◆DECCA 443458-2 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莫扎特室内乐团 莫扎特著名弦乐小夜曲集(2CD)
◆EMI 567258-2 米凯朗杰里 拉威尔G大调、拉赫玛尼诺夫第四钢琴协奏曲 爱乐乐团 Gracis指挥
◆DECCA 443853-2 圣佐诺指挥罗马圣切契里亚管弦乐团 威尔第歌剧《弄臣》萨瑟兰女高音(2CD)
◆EMI 575278-2 穆蒂指挥爱乐乐团、新爱乐乐团等 威尔第歌剧序曲集(2CD)
◆SONY SM2K 63159 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马勒第二交响曲等(2CD)
◆SONY SMK 52595古尔德 巴赫《赋格的艺术》
◆DG 447403-2 约胡姆指挥柏林爱乐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第5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施耐德汉
◆RR-78CD 詹姆斯保罗指挥苏格兰皇家乐团与合唱团保罗·帕雷《圣女贞德之死500周年纪念弥撒》《C大调第一交响曲》
◆SONY SK44548
萨洛宁指挥爱乐乐团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萨洛宁指挥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尼尔森小提琴协奏曲林昭亮小提琴
◆PHILIPS 446090-2佩佩罗梅罗 吉他上的歌剧幻想曲
◆SBT 1116 奥依斯特拉赫演奏 拉罗 西班牙交响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等
◆PHILIPS 446533-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巴赫4首管弦乐组曲及小提琴、双小提琴协奏曲谢林小提琴(2CD)
◆RR-82CD《红魔鬼》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答管弦乐团李斯特、穆索尔斯基、弗兰克、圣桑、阿诺德、小约翰.斯特劳斯等人的管弦乐名曲
◆TELARC CD-80056 罗伯特肖指挥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与合唱团 奥尔夫《布兰诗歌》
◆CHESKY CD2 A 霍伦斯坦指挥皇家爱乐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怀尔德钢琴
◆PHILIPS 468406-2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小提琴:奥依斯特拉赫 钢琴:奥柏林(4CD)
◆EMI D115570 帕肯宁演奏的古典吉它《The Artistry of Parkening》
◆DG 439039-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理查.施特劳斯 交响诗英雄的生涯 死与净化
◆DECCA 430196-2 Lanchbery指挥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 女大不中留(奶妈碟)
◆DG 435390-2 奥菲斯室内乐团 亨德尔 皇家焰火 水上音乐三首组曲
◆DG 439021-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柴可夫斯基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胡桃夹子
◆DG 453130-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李斯特交响作品(2CD)
◆CD1: 梅菲斯特圆舞曲 前奏曲 匈牙利幻想曲 匈牙利狂想曲NO.5
◆CD2: 马采巴 匈牙利狂想曲NO.2 塔索 匈牙利狂想曲NO.4
◆ARCHIV 427155-2 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合唱团 卡尔·李希特指挥 巴赫B小调弥撒(2CD)
◆ARCHIV 439338-2 卡尔·李希特指挥 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与合唱团 巴赫圣马太受难曲(3CD)
◆EMI 566955-2 克伦贝勒指挥爱乐乐团与合唱团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DG 449761-2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歌唱家合唱团、柏林爱乐乐团 海顿 创世纪(2CD)
◆Erato 8573 85820 2 威廉·克里斯蒂指挥 时尚艺术合奏团 马克·安东·夏庞蒂埃 圣诞节清唱剧子夜弥撒
◆NAXOS 8.553311 霍尔顿指挥新艺术团 拉絮丝 圣彼得的眼泪
◆RCA 09026 63302-2 孔德拉辛指挥RCA胜利交响乐团 哈恰图良 假面舞会等
◆Mercury434360-2多拉第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贝多芬:威灵顿的胜利
◆PHILIPS464600-2安德烈波切利《威尔第》以色列爱乐 祖宾梅塔指挥
◆PHILIPS454011-2 巴赫 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小提琴:格鲁米欧 2CD
◆LONDONCD448110-2圣马丁室内乐团 布朗指挥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La Cetra Op.9 (2CD)
◆LONDON443476-2圣马丁室内乐团 马里纳指挥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LESTRO-ARMONICO OP.3(2CD)
◆RCA RCD14934 芝加哥交响乐团 莱纳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钢琴:鲁宾斯坦)
◆DECCA 466380-2 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勃拉姆斯第二、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 钢琴:巴克豪斯
◆RCA 09026-61253-2 福斯特歌曲集
◆DENON COCQ-83079 费尔南德斯和福田进一演奏的吉他二重奏
——————————————————————————————————————————————
五
◆RCA09026-61503-2史托科夫斯基指挥《狂想曲集》(李斯特、艾涅斯库、斯美塔那、瓦格纳作品)
◆RR-301CD 《典范之声THE RR SOUND》
◆MERCURY432718-2伊斯特曼罗切斯特管弦乐团 汉森 布洛克第一、二大协奏曲、犹太狂想曲
◆DG439888-2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 普列特涅夫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交响幻想曲 悬崖
◆Archiv 410646-2 平诺克指挥英国音乐会乐团
巴赫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双小提琴协奏曲 斯坦奇、威尔科克小提琴
◆PHILIPS 438736-2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2CD) 小提琴:格鲁米欧
◆DG439008-2柏林爱乐卡拉扬 德彪西 海 牧神午后前奏曲 拉威尔 第二号达夫尼与克罗依组曲
◆RCA 09026-61250-2 XRCD2 芝加哥交响乐团 莱纳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死公主的帕凡舞曲
拉赫玛尼诺夫死岛
◆SONY MLK66704 《Greatest_Hits_Guitar》约翰。威廉斯演奏的吉他名曲
◆DG463158-2 库贝力克指挥柏林爱乐 德沃夏克交响曲全集(第1-9交响曲)6CD
◆RCA 09026-68160-2 芝加哥交响乐团 莱纳 《VIENNA》维也纳圆舞曲精选
◆PHILIPS442287-2格鲁米欧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2CD)
◆RR-70CD 斯特拉文斯基火鸟、夜莺之歌、春之祭 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答交响乐团
◆SONY SK89245 佩拉西亚钢琴、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巴赫第1、2、4钢琴协奏曲
◆NAXOS 8.550001《THE BEST OF NAXOS 1》
◆EMI556838-2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贝多芬第二、四交响曲
◆EMI556839-2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LONDON430804-2芝加哥交响乐团 索尔蒂指挥 马勒交响曲全集10CD
◆MERCURY434351-2谢林小提琴 莱纳钢琴 克莱斯勒、勒克莱尔、格鲁克、洛卡泰里作品
◆RCA 09026-61748-2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 小提琴:海菲兹(2CD)
◆EMI556526-2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拉威尔改编的莫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波莱罗舞曲
◆BMG 60375-2-RG 霍洛维兹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热情、月光、华尔斯坦
◆EMI 568132-2 杜普蕾演奏的大提琴作品集(6CD)
◆RCA 09026-61495-2 芝加哥交响乐团 莱纳 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海菲兹
◆RCA 09026-68980-2 波士顿交响乐团 明希 贝多芬、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海菲兹
◆SONY SMK64462 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瓦尔特 贝多芬第4、6交响曲
◆RR-95CD 明尼苏塔管弦乐团 大植英次指挥 雷斯庇基的罗马之松、席巴女王贝尔克丝组曲、土地神之舞
◆SONY SK89243 巴赫 哥德堡变奏曲 佩里西亚钢琴
◆DG 429712-2 贝多芬“鬼魂”、“大公”钢琴三重奏 肯普夫、谢霖、富尼埃
◆DECCA444839-2伦敦交响乐团 普列文 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全集 钢琴:阿什肯纳齐2CD
◆DG439009-2 维也纳爱乐乐团卡拉扬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斯美塔那 伏尔塔瓦河
◆DG439014-2柏林爱乐 卡拉扬 圣桑第三交响曲
◆DG439016-2柏林爱乐 卡拉扬 理查.斯特劳斯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唐璜
◆DG447413-2柏林爱乐 卡拉扬 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罗可可主题变奏曲
◆EMI555516-2柏林爱乐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 合唱幻想曲 帕尔曼小提琴、马友友大提琴、巴伦勃伊姆钢琴
◆EMI556524-2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瓦格纳 齐格弗里德的葬礼
◆EMI556525-2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舒曼第3、4交响曲
◆DG 439597-2《4D Sampler》 DG出品的4D技术录音示范碟
◆SONY SX10K 8950 英国室内乐团 佩里西亚钢琴、指挥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 10CD
◆QUEST 30152 汤沐海指挥SINFONIA WARSOVIA 肖邦第1、2钢琴协奏曲 傅聪
◆BMG 74321-23742-2 施乃德指挥英国室内乐团 莫扎特单簧管、低音管协奏曲
◆PHILIPS 422250-2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巴赫三首小提琴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 谢霖小提琴
◆EMI 7 24355 74582 8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XRCD2
◆EMI TOCE-3020 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忧郁小夜曲 帕尔曼小提琴
◆DG447895-2普列文指挥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 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小夜曲》第1、2号 小提琴:穆特
◆London 436397-2布里顿《诺亚方舟》《金色梳妆台》迪玛指挥英国歌剧院管弦乐团
◆PHILIPS 442586-2 柴科夫斯基交响音诗全集(2CD)
◆TELARC CD-80098《Ein
Straussfeest》施特劳斯音乐庆典第一集孔泽尔指挥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TELARC CD-80314《Ein
Straussfeest》施特劳斯音乐庆典第二集孔泽尔指挥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
◆PHILIPS 412429-2德沃夏克钢琴五重奏OP.5&Op.81
鲍罗丁四重奏团+里赫特钢琴
———————————————————————————————————————————————
六
◆EMI 555364/5-2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 (2CD)
◆EMI D 201495 普莱特指挥巴黎歌剧院乐团、丢克洛斯、辛德莱斯合唱团 比才歌剧卡门 卡拉丝等演出(2CD)
◆EMI 556211-2 克伦贝勒指挥爱乐乐团 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2CD)
◆BMG 09026-61210-2 弗莱德曼演奏的炫技小提琴小品
◆PHILIPS 442565-2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等 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 里赫特钢琴(2CD)
◆RCA09026-63308-2 费德勒指挥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卡门芭蕾》等(比才 卡门组曲 肖斯塔科维奇电影配乐:哈姆雷特组曲
格拉祖诺夫 狂欢节序曲)
◆PHILIPS 411033-2 佩佩罗梅罗演奏的西班牙古典吉他
◆PHILIPS 454247-2 贝多芬长笛小夜曲、变奏曲、奏鸣曲等(2CD)
◆PHILIPS 456055-2 莫扎特五重奏全集(Vol.1)(2CD)
◆PHILIPS 456058-2 莫扎特五重奏全集(Vol.2)(2CD)
◆SONY SK 44915 英国室内乐团 莫扎特双钢琴协奏曲 钢琴:佩里西亚、鲁普
◆Teldec 3984-2261-2克莱默与他的波罗的海弦乐乐团 皮亚佐拉《tango ballet》探戈芭蕾
◆PHILIPS 420935-2 贝奇科夫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第11交响曲
◆PHILIPS 470353-2 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日本24K金CD珍藏版《草原小姐妹》等
◆GM 6.0008 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 约翰施特劳斯歌剧 蝙蝠(3CD)
◆DG 474460-2 巴赫法国组曲 加夫里洛夫钢琴(2CD)
◆DG 435741-2 费里克赛指挥柏林RIAS交响乐团 莫扎特《魔笛》(2CD)
◆RR-58CD 爆棚管风琴 芬奈尔指挥达拉斯管乐团
◆SONY SK63295 马友友素描
◆SONY SK63112 马友友 探戈的灵魂
◆EMI556849-2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舒曼第二交响曲 勃拉姆斯 海顿主题变奏曲
◆EMI556527-2慕尼黑爱乐乐团 切利比达齐 舒柏特C大调第9交响曲(作品第944号)
◆EMI 556522-2 切利比达齐指挥慕尼黑爱乐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DG439015-2柏林爱乐 卡拉扬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钢琴:吉梅尔曼
◆DECCA466992-2维也纳爱乐乐团 袓宾梅塔 马勒第二交响曲
◆SONY SK53126 美国音乐家作品《made in america》
◆曲目1、竖笛奏鸣曲(伯恩斯坦)2、Triptych(柯希纳)3、三首前奏曲(格什文)4、鋼琴三重奏(艾維茲)
◆RCA 09026-60875-2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舍赫拉查德 德彪西 大海
◆EMI 567584-2 斯坦伯格指挥匹兹堡交响乐团 贝多芬、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米尔斯坦小提琴
◆RR-68CD 施瓦茨指挥西雅图交响乐团 莫扎特第21、24钢琴协奏曲 Istomin钢琴
◆PHILIPS 420180-2 圣诞礼赞 杰西.诺曼圣诞音乐会
◆DG447400-2维也纳爱乐乐团 克莱伯 贝多芬第五、第七交响曲
◆Fim-The Four Seasons SACD(古琴四季SACD版)
◆KLAVIER KCD-11007 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路易-弗雷莫 马斯奈的芭蕾音乐《熙德》
◆DG447408-2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勃拉姆斯、舒曼《第一交响曲》
◆RR-85CD 芬奈尔指挥达拉斯管乐团 管乐进行曲集
◆RCA09026-61958-2 Picture at An Exhibition 图画展览会
◆SONY SMK52594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古尔德55年版
◆CHANDOS CHAN 8552 贾维指挥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 德沃夏克第五交响曲、水妖
◆SONY SMK52685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古尔德59年版(萨尔斯堡音乐节上的现场录音)
◆PHILIPS 438520-2 贝多芬钢琴三重奏、大提琴奏鸣曲 韦格、卡萨尔斯、肯普夫等(3CD)
◆RR-11CD Varujan Kojian指挥犹他交响乐团 伯辽兹幻想交响曲
◆EMI 556219-2杜普蕾演奏 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海的图画 巴比罗利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DECCA 458623-2 威尔科克斯爵士指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合唱团 伦敦交响乐团 海顿 纳尔逊弥撒 维瓦尔第 荣耀经
亨德尔牧师乍得
◆DECCA O-L 430488-2 霍格伍德指挥牛津救世大教堂合唱团、古音乐团 亨德尔 弥赛亚(2CD)
◆DG 435025-2 《Horowitz The Poet》霍洛维兹演奏的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舒曼童年情景
◆TELARC CD-80150 贝多芬D大调弥撒 莫扎特C小调弥撒 罗伯特肖 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与合唱团(2CD)
◆PHILIPS 462173-2 巴赫圣约翰受难曲、康塔塔“醒来吧”(2CD)
◆WARNER 0927-48176-2 艺术家画像系列 温吉洛夫演奏的名家小提琴名曲
———————————————————————————————————————————————
---------O.J.H.H


[转载]琴弦上的“冰美人”—穆洛娃
在当今活跃在国际古典乐坛的小提琴大师中,我最欣赏的男性小提琴家是吉东·克莱默,而女性小提琴家无疑就是维克托莉亚·穆洛娃。她有着一张轮廓分明而又美丽沉静的外表,而她在舞台上给人的印象是冷峻、孤傲的,以致英国记者给了她一个称号:“冰美人”。
自从1983年穆洛娃离开前苏联来到西方,成为国际知名的职业演奏家后,在几十年的演奏生涯中,穆洛娃先后与众多的指挥大师合作举行过音乐会,其中包括阿巴多、马里纳、小泽征尔、加迪纳等。她还为飞利浦唱片公司录制了许多优秀的唱片,其中一些经典名片曾多次获得过世界唱片大奖。小提琴大师柯冈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穆洛娃:“她具有一个小提琴演奏大师几乎所有的天赋。”与穆洛娃同辈的小提琴家——亚历山大·瓦希尔耶夫则把她描述为“音乐地平线上的一道绚丽彩虹”。
这位小提琴奇女子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是她1988年录制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是我听过的同曲目中最令人信服的录音。穆洛娃外刚内柔,她的演奏比起阿卡多的温文尔雅更加直接果断,干净利落。快板乐章中那些恃才傲物、奔放不羁而又饱含情感的音符被穆洛娃展现的淋漓尽致,潇洒自信。而在慢板乐章中,穆洛娃的琴声透出了丝丝的忧伤,把帕格尼尼这个江湖浪子那种拒绝一起,宁愿孤独的感情内涵把握的恰如其分,弓与弦的碰撞中洋溢着一种高贵的气质。舒伯特曾经说过“在帕格尼尼的柔版乐章中我听到了天使的歌唱”,我想这只能是穆洛娃的琴音。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的晚期力作,那种纯粹的音符跳跃和旋律流动把门德尔松标志性的“精美”和“纯粹”的诗意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这个角度出发,穆洛娃和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1990年的录音也许最契合门德尔松的原意,她的演绎有一种天然的傲慢和不妥协,浪漫主义元素控制的恰到好处,感情的收放更矜持,整体气质非常从容自在。穆洛娃没有任何夸张的情感宣泄,并远远的退到作曲家之后,这完全是一个“让音乐本身说话”的典范。一切的美感都表现在结构与形式上,客观,素雅,外松内紧,既冷静理智,又雍容华贵,沉稳大方。
穆洛娃对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情有独钟,她曾多次将这部作品称为“我的协奏曲”,1992年穆洛娃和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在东京的现场录音是迄今为止穆洛娃最高水准的唱片。其音色之纯之冷艳令人叫绝,无论技巧的控制还是色彩变化都体现出一种含蓄而又细腻的美。首乐章穆洛娃的演绎非常洗练,并赋予演奏典雅的外观,音乐的模进无比坚定,深情的旋律极为清晰,似一汪冷凝而清澈见底的溪水,没有丝毫的滥情。慢板乐章她的演奏表现出一种出尘之美,琴音娇艳到极点,介乎歌唱和絮语之间,仿佛秋天的微风穿过树叶间,叶片在空中彼此耳語,声音轻柔、抚慰人心。而末乐章堪称“英姿飒爽”,有着宏大的气魄,如丝般顺滑的琴音仿佛完全摆脱了地心引力的束缚,向空中飘荡而去。这是我听过的最“干净”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演绎,听这张唱片你能够尽享现代小提琴演奏中最高品质的发音。


《博看东城》杂志2015年第4期
文章收藏——欧阳江河:我听米凯兰杰利
我听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欧阳江河
1998年夏天,我应邀赴意大利参加一个国际诗歌节,在米兰、热那亚、皮亚琴察等城市滞留多日,与几位意大利汉学家过从甚密.其中有一位在博洛尼亚大学任教的社会学教授鲁索和我一样是格伦·古尔德迷。他告诉我:“古尔德的巴赫对我来说是信仰和想象力的一部分。”我在博洛尼亚大学鲁索家里住过两天,发现他的古尔德LP和CD收藏颇为全面——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斯克里亚宾、勋伯格、欣德米特。我注意到一大堆古尔德CD中夹杂着霍洛维茨、里帕蒂、李赫特、吉列尔斯、施纳贝尔、吉泽金、科尔托等钢琴家的一些CD,但其中没有一张米凯兰杰利。我感到有些纳闷,就问鲁索,是否从来不听米凯兰杰利?他说是的,从不听他的录音。我追问道:难道你觉得他弹得不好吗?鲁索回答我:恰恰相反,我曾在1972年听过他的现场音乐会,当时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不过从那以后,米凯兰杰利就成了绝响,因为我从任何他的录音制品中再也找不到那种现场感受了。“别的钢琴家或许能在录音里听,可米开兰杰利不行,他属于那种你要么别听,要么亲临现场去听的钢琴家。”鲁索这么说。
但到哪儿去听米凯兰杰利的现场音乐会呢?恐怕只有到天堂去听。我猜米凯兰杰利会在天堂继续他的钢琴音乐会,但却拿不准假如上帝去听他的现场演奏,而那天又正好赶上下雨,米凯兰杰利会不会随时取消音乐会,一点不给上帝面子?米凯兰杰利生前就以不顾观众的感受,喜欢即兴取消演奏而闻名于世。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有一次米凯兰杰利因试奏时感到琴声有些潮湿就独断地取消了当晚的音乐会,弄得身边的人不知所措,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想起三天前本地曾下过一场雨。难道三天的太阳还不足以晒干一场雨吗?是米凯兰杰利过于怪癖,过于我行我素,以使自己神秘化吗?对我们这些被消费时尚宠坏了的听众来说,米凯兰杰利的存在显得像是一个冒犯。在他的身上,同时活着一个艺术至上的完美主义者、一个拉丁贵族和一个现代隐士。他拒绝成为那种花上几十美元买张门票或是买几张CD就能一次性消费掉的表演者。
依我的看法(一个业余钢琴音乐爱好者的看法),米凯兰杰利与格伦·古尔德构成了20世纪钢琴演奏史上最极端的两个出发点。他们两人的身上都具有那种被推到极致的专注精神,不仅专注于钢琴演奏者与作曲家的种种关联,而且能使围绕这种专注所聚敛起来的内涵和能量抵达钢琴本身——我指的是作为一个“物”的钢琴。考虑并尽可能穷尽钢琴的可能性,是一件让古尔德和米凯兰杰利感兴趣的事情,但他们两个人做出的努力正好相反:古尔德以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削减手法对待钢琴演奏,通过做出限制来增加钢琴的信息量和精神性;而米凯兰杰利却使钢琴所能发出的各种美妙声音全都释放出来,达到了柏拉图所说的“杂于一”境界。如果说古尔德是以“不”来定义钢琴的,米凯兰杰利则用“是”在定义钢琴,不过,这是那种把“不”字也包括进来的“是”。
古尔德的巴赫是一个左手得到特殊强调的巴赫,一个令当代西方知识分子感到迷狂的、洋溢着发明精神的、左派的巴赫,这个巴赫的确立是以限制右手、剔除巴罗克时代的宫廷情调为前提的。米凯兰杰利早年弹奏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时,将德奥血统的巴赫拉丁化了,尤其是第二乐章,弹得销魂之至,仿佛演奏者是置身于对托斯卡那一带的典型意大利乡村景物的印象和感受中在演奏,所以巴赫听上去像是撩起乡愁的斯卡拉蒂。二战结束后米凯兰杰利就再也没弹过这首曲子了,但他弹过另一首由布索尼改编的巴赫作品《恰空》。他将该曲的内在建筑(这种内在建筑所揭示的空间恐惧与空间信赖之间的复杂关系乃巴罗克音乐的神髓之所在)完整地呈现出来。遗憾的是古尔德从未弹过巴赫的这首《恰空》。以古尔德弹奏巴赫《创意曲》时所显示出来的对复调空间结构的想象力和精确程度来看,如若他弹奏《恰空》,必将为听者带来与米凯兰杰利的《恰空》全然不同的另一种阐释的乐趣。两种乐趣都是高级的,两个《拾空》交相辉映,两个巴赫相互证实,但又相互分离。如果古尔德当年弹奏过《恰空》就好了。
米凯兰杰利生平所弹巴赫似乎仅限于上述两首曲子。尽管科尔托在米凯兰杰利21岁时就惊叹他为“李斯特再世”,但他年轻时弹奏的曲目以小品为主,面且其中不乏三流作曲家的作品。看来米凯兰杰利特有的那种对演奏曲目的关注与对钢琴本身的关注混在一起的倾向早年即已存在,他对钢琴的迷恋,以及从中升华出来的由半是物恋情结、半是超然物外的精神张力所构成的对“钢琴性”的深刻领悟,使他能将一些无足轻重的三流作品弹奏得煞有介事。我记得一位富有洞察力的评论家对此是这样评述的:手术是成功的,但病人死了。
米凯兰杰利晚年为DG录制的德彪西赢得了广泛而持久的赞誉。钢琴性在这里是一种触手可及的现实,如果音响器材足够好的话,我们就能听到一些奇异的、相当敏感的声音,一些经过折射的、层次分明、像午后的光线变化那么微妙的声音,钢琴作为一个物在这些声音里的存在与早年相比起了一些变化:现在,钢琴处于有无之间,它不是什么,但却也不是无。在古尔德的巴赫那里,我们感到钢琴的存在已经被抽象到纯粹键盘乐器的地步,他揭示了钢琴在何种意义上可以不是钢琴。但在米凯兰杰利弹奏的德彪西那里,我们却很难想象钢琴可以是别的什么而不是它自己。米凯兰杰利的完美主义在德彪西的印象主义作品中发出的声音,很可能是钢琴所能发出的声音中最奇妙、最不可思议的声音。我甚至认为,这些声音把钢琴重新发明了一遍。米凯兰杰利的拉威尔也是无人能及。除了EMI录的拉威尔钢琴协奏曲,我还收藏了ERMITAGE、ARKADVA、Fone等几家意大利、法国唱片公司录制的米凯兰杰利弹拉威尔,其中的《加斯帕之夜》被弹得玲瑰剔透,充满幽灵气息,令人想到李贺的诗句“羲和敲月玻璃声。”我有他弹的《加斯帕之夜》三个不同版本,除这张ARKADVA版(1957年录)外,还有美国MUSIC & ARTS版(1962年录)及法国CDM版(1967年在布拉格现场录音),全都弹得鬼斧神工,远在阿格里奇和波格雷里奇弹奏的《加斯帕之夜》之上,尽管这两个人的《加斯帕之夜》都堪称神品。可惜的是,米凯兰杰利的《加斯帕之夜》录音太差,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为DG录制拉威尔?我那张ARKADVA版CD上还录有他弹的拉威尔《镜子》、《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及钢琴协奏曲,演奏之绝妙与录音之粗浊赋予这张CD极其古怪的性格。
米凯兰杰利的肖邦精美无比。我问过好几位趣旨不一的爱乐人,假如只选一张肖邦CD的话他们会选哪一张,他们共同的回答是选DG录的那张米凯兰杰利弹奏的肖邦,反而是我在这张CD与EMI那张里帕蒂弹的肖邦华尔兹曲集之间难做取舍。如果不考虑录音效果的话,我的首选其实是Fone版的米凯兰杰利弹肖邦,那是现场录音,时间是1967年,地点是在他的家乡。米凯兰杰利的精神在这张CD中不仅与别的钢琴家完全不同,而且与他本人在别的CD录音中(例如DG那张)呈现出来的肖邦也大异其趣。他采用了一种不合常规的弹法处理玛祖卡,使听者听出了被伤感涂了些底色的天真无邪。第一叙事曲他弹得比DG版的录音快了整整一分钟,两者之间的不同不仅是速度上的,这里的不同主要是一个解说家与一个演奏家之间的不同——米凯兰杰利的控制力是一流的,他能够在背离和反向中加重自己的信仰,使别的钢琴家无法模仿。这张Fone版CD中的第一首曲子是肖邦的第二奏鸣曲,米凯兰杰利弹得如此之好,我每次聆听都有灵魂出窍的感觉。
米凯兰杰利在呈现每个音符的细节之美与勾勒全曲的整体轮廓之间保持了至关重要的平衡,并且将一种相当现代的感受与一种垂老久远、带点腐朽气氛的浪漫情愫融汇起来,这是特别适合现场录音的、与春天芳香一块摇曳的、贴着土地和皮肤行走的肖邦。但是,连这个感性的肖邦也仍然是站在虚无一边的:米凯兰杰利声称他从不为任何听众弹奏钢琴,所以他把该曲的第三乐章弹得空无一人。这一乐章他弹了九分钟,这恐怕是时间最长的演奏,霍洛维茨、鲁宾斯坦、波里尼和波格雷里奇这一乐章都只弹了七分多钟,科尔托则弹了仅六分半钟。
米凯兰杰利的莫扎特一向有争议,但假使对什么是真正的莫扎特不加预设的话,我们可能会发现,米凯兰杰利的莫扎特一如他所弹奏的海顿、贝多芬、舒曼、李斯特和格里格等作曲家的协奏曲,是20世纪钢琴演奏史上最具文献价值的演奏范本。我觉得,我在米凯兰杰利弹奏的协奏曲作品中听到的东西,有可能是比音乐和思想更为古老的自然,我们的感知器官不过是它的一种痕迹。也许有人预先就在自己心目中假设出一个自以为符合原貌的本真莫扎特,再以此为标准去衡量当代演奏家对莫扎特的演绎,但我并不认为这是明智之举。我倒宁可相信所有的莫扎特演奏都是当代演奏,有多少演奏家就有多少莫扎特。因为并不存在“本来”意义上的莫扎特,正如并不存在“本来的巴赫”,只存在古尔德的巴赫,或安德列.席夫的巴赫。我在听米凯兰杰利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时,强烈地感到钢琴(而不是演奏者)的存在。诚然,莫扎特创作他的钢琴作品时现代钢琴尚未发明出来,但以为用莫扎特时代的钢琴弹奏莫扎特,或是把现代钢琴弹得像莫扎特时代的钢琴,就有助于恢复原貌,这未免过于天真。
对于像米凯兰杰利这样的完美主义者来说,他能建立音乐冥想空间的地方是“元钢琴”的所在,而那又同时是一个“无所在”。他属于那种“不是用思想而是用物来说话”的人,这让我想起另一位享有盛名的完美主义者、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说过的一句话:“我不是用思想在写作,而是用词来写作”。米凯兰杰利的音乐世界是一个主体在其中消失的世界,难怪一位美国乐评家会说——米凯兰杰利弹到入神之处,他本人就不在了,似乎钢琴自动在那儿弹。实际上,说米凯兰杰利把钢琴弹得好像没人在弹,或是说他把钢琴弹着弹着就弹没了,这两种感受应该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当然,听米凯兰杰利的演奏并非向空中掷硬币,假如有人真要掷硬币才能决定从哪个方向去理解米凯兰杰利的话,他将发现那硬币掷向空中后很可能会空悬在那里。迪兰·托马斯当年写过这样的两行诗:
我童年时抛向天空中的球
至今没有落地。
米凯兰杰利逝世已有多年,而我借助于当代音响技术,仍然在听他演奏钢琴:从1939年,他18岁时的演奏,到1992年他的最后一场独奏音乐会(他在这场告别音乐会上把德彪西《意象集》中的前两首曲子弹奏了两遍)。与其说我不知道是谁在弹,不如说不知道是谁在听。
听,就是和弹一起消失。
文章出处:《站在虚构这边》第323~333页,三联书店,2001年


沉香很轻(外一首)
沉香很轻(外一首)
蒋楠
许多人错误地以为,沉香很沉
并推想它的生存环境:一块黝黑的木头
在人迹罕至的丛林等待一把利刃
并由此引发一连串文学幻想和
一系列植物学记忆
虚构的艺术无法称量它的分量
其实沉香很轻、很轻
轻如一缕轻烟,沉于俗世
袅袅飘散
这些年来,伴着一缕香气
我蜷缩在一张木椅上
听巴赫、莫扎特、门德尔松、布鲁克纳等
西方音乐,读中国线装书……
仿佛香炉中升起的,是更轻盈的往昔
让古老的文字和音符不再遥远
让我在香气交错的密室里
嗅出生活的味道
莞香
用这片孕育你的土地为你命名
你,带来一座城市的传奇
刀刃砍伐,厚结的伤痂
包裹一棵树的前世今生
生命的胞宫
不被时间、危险和逆境触动
黑褐、坚硬的躯干
迎接一场场风刀霜箭,完成生命的涅槃
锯子、凿子、铲子……
香农小心翼翼地将你从母体中取出
交给手艺的传人,为你洗礼
并举行采香庆典
袅袅清烟,低入尘埃又高于世俗
那是你神秘又真实的存在

